民宿成昆明美丽乡村建设新支点
今年7月,民宿短租预订平台途家发布的《2021上半年乡村民宿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台上的国内乡村民宿房源总量超过63万套,同比增长超16%,相较2019年增长超2.9倍。截至6月30日,途家平台的乡村民宿已累计接待超过310万名房客,为乡村房东创收超9亿元,预计2021年创收将突破20亿元,约是去年的1.2倍。
这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有着密切联系。继国家乡村振兴局在2月份成立亮相后,多个省级乡村振兴局陆续挂牌。随着各地美丽乡村如火如荼建设,依托美丽山水发展的乡村民宿产业得到大力推广。目前,昆明已拥有1000余家民宿。民宿经济,逐渐成为昆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支点、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蓬勃兴起的乡村民宿
距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8公里的严家庄村,自2017年开始发展民宿以来,现已有民宿2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这个之前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因为有了民宿加持,加上村里种植的600余亩薰衣草、百日菊花田,俨然变成网红打卡点。
“村里的祖辈们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走出大山、离开村庄,成为我们这代人的梦想。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家发展,严家庄村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2016年,离家多年的严家庄村“85后”村民李峰和来自省外的好友租下村里两间老房,并着手改造,于2017年成立村里第一家民宿“燕栖四合”。
为什么选择在严家庄村开民宿?除了家乡情结外,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庞大且增长迅速的客流会带来大量的中转住宿需求,村庄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这些都成为严家庄村民宿快速发展的原因。
昆明市旅游民宿与精品酒店协会秘书长文艺儒介绍,不仅严家庄村民宿业发展迅速,五华、西山、安宁等城郊附近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民宿集群”现象较为突出。此外,多家有实力的民宿品牌集合之后共同打造,通过民宿的集群效应把目的地做热,把更多旅行者带到乡村,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民宿+”拉长产业链
“民宿,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入口。”文艺儒说,通过这个入口,将大量游客吸引过来之后,乡村振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些客流带动下,餐饮业起来了,娱乐服务起来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为了让来村里住宿休憩的游客有更多玩场,严家庄村开办了名为“青堂”的餐馆,可让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目前,村子里还有了户外山地车、真人CS、露营、烧烤、逛花海等项目。接下来,严家庄村将继续规划、建设烧瓷窑、特色骑马、鱼塘、虾塘等项目,而且有的已着手建设,今年底有望投入使用;有的正在规划。
随着民宿的蓬勃发展,村民从不愿意长期外租房屋到主动寻租,村里的劳动力从单纯务农转型成为民宿员工,民宿开发的项目也吸纳很多村民参与其中,带动整个村创收。
正是这些变化,激发了当地人创业热情,外出的年轻人回来了,原本死气沉沉的村庄又“活过来了”。村民李女士将自己家多余的民房租给民宿老板,看到如今民宿带来的人气,她笑着说:“村里人多了热闹后,会有不少年轻人回家创业,这样可以照顾到老人,一家团聚,想想都感到幸福。”
民宿的兴起,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增收,让农民放下锄头吃上“旅游饭”。民宿经济,逐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乡村民宿要反哺乡村
乡村民宿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否一切都很美呢?
“不见即花”民宿负责人郑鹏飞介绍,严家庄村民宿由于都是自发形成,没有提前规划,导致基础设施配套没有跟上,无法满足大量游客到来的需求。“缺少停车位、用水不方便、排污设施不健全、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都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也不利于乡村民宿的长远发展。”
郑鹏飞的心声也是大部分乡村民宿面临的问题,没有统一规划,村庄本身房屋建筑与民宿风格大相径庭、村容村貌环境不好,都成为制约乡村民宿发展的因素。
对此,市政协委员张聪表示,民宿需要融入乡村的整体环境,实现反哺乡村的功能。民宿的乡村化发展不应该只重视外来旅游者,更需要关注地方乡村居民,要充分考虑到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要让当地村民从民宿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民宿的乡村化还需注意避免出现破坏乡村生态环境、损害乡村居民利益、资源和福利分配不均等问题。
民革昆明市委会秘书长陈盈建议,要把民宿发展与本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讲好民宿故事,为民宿赋予乡村体验价值,使乡村产业能够转型升级。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昆明将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时尚创意、文化内涵、多元业态的旅游民宿休闲聚集区,培育一批旅游民宿示范项目,探索“民宿+演艺”“民宿+非遗”“民宿+书屋”“民宿+民俗”等融合方式,形成一批“民宿+”融合型新兴业态,同时,加强村庄规划管控,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加强财政保障,鼓励村集体和村民自主筹资筹劳开展民宿、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记者 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