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民宿”何时转正?昆明市法制办考虑将其列入课题项目加快立法

05.12.2017  10:12

浙江德清县“涧栖客栈”民宿的女主人曹水英在回答游客问题。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娴) 站在阳台可以看到圆通山全景,楼下就是桃源农贸市场,可以体验真正的老昆明市井生活……”在民宿预订平台上,开在昆明小区里的民宿特别受欢迎,价格从1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然而,这种“在线短租”零散提供的租房服务,不但投诉缠身,还面临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灰色地带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这被视作是从国家层面为短租公寓和长租公寓的合法性“正名”。不过,《意见》只给出了大方向,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法规做出明确界定。有短租平台负责人表示,短租的合法性发展实际上还处于一个灰色地带。

     存在隐患

    法律人士指出,从运营模式上来讲,短租实际上是一种经营行为,更接近宾(旅)馆,而参照宾馆标准,普通住宅既没有登记注册合法工商手续,也没有通过消防和卫生部门的检查,住宿旅客实名制登记要求也无从落实,在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漏洞。

     难以监管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居民小区出现的短租房,没有挂牌子、没有明显的经营标志,监管部门也不能直接到居民家里去,收集材料困难。而且目前尚无法律法规来明确界定这一行为,如果非要套用现有的法规来执行,就是以无证经营来查处,但由于这些短租房都是网上预订和支付,取证存在困难。物管人员也表示,对于网络短租的行为,尚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物管也没有权力去禁止。

几名旅客在湖北省宣恩县首家共享民宿“西贡小筑”喝茶聊天。

     风格受欢迎 安全成隐患

    手机下单,出门旅游不住酒店公寓,而是住进陌生人的家,时下已经成为很多游客的新选择。昆明的民宿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两年也悄然流行起来。

    喜欢旅游的邱女士是第3次来昆明旅游了,这一次,她仍预订了自己喜欢的一家民宿。她说,这已经成为她的出行习惯,住酒店是单房,一家人很不方便;而民宿有客厅有厨房,一般很温馨,很有家的感觉。所以她现在出游大部分是选择民宿。

    此外,邱女士告诉记者,民宿的价格相对便宜也是重要原因,相同地段的酒店,价格可能要比民宿贵一倍。

    前段时间,市民小雪帮同学在金马坊附近预订了一家民宿。但她留意到,和酒店不同,开设在私人住宅内的民宿并没有安装相关的消防和火灾预警设备,也没有消防应急疏散指引。

    预定时,小雪只填写了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支付房费、押金后,就成功预定到房。直到入住时,她和同学都没有见到房东,双方只是通过电话联系。因为房子是智能锁,房东在电话中告知他们开门密码就入住了。

    “如果上一个房客记住了密码,在我们离开房间后偷偷进来拿了东西或者发生其他一些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怎么办?”小雪回想起来,有点后怕。

    家住金广路某小区的王先生发现,去年以来,邻居家不断有陌生人进进出出,一打听,才知道邻居将房屋转卖,新主人便将这里改造为民宿。

    “人来人往,太不安全了!”王先生说,噪音问题还是其次,住户频繁更换带来的治安隐患比“群租”更大,群租好歹还人员相对固定。有几次,王先生忍不住多问了几句,人家还和他吵了起来,没办法,王先生只好进出时关紧门窗。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