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迪庆等地全力抗旱促生产
近期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天气,我省一些地方出现旱情,楚雄、迪庆、昌宁等地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抗旱保饮水,促生产,保增收。
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水务、农业等相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7月6日,全州平均累计降雨量244毫米,较历年同期少59毫米;全州有6条中小河流发生断流、66座水库干涸;大春农作物受旱面积79.7万亩;有20.98万人和11.2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该州派出抗旱工作督导组赴10县市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并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包保责任制,以及科学编制供用水方案、加强供水统一调度管理、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组织干部帮扶等多种措施,使全州旱情处于可控、可防、可抗的状态。截至目前,全州共投入抗旱人数12.57万人,投入抗旱资金1788万元,建设机电井2250眼、泵站324处,动用机动抗旱设备1.79万台,运水车2490辆,临时解决了受旱群众的饮水困难,累计浇灌面积37.69万亩。
据统计,截至6月29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0多万亩,9万余人、2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旱情发生以来,州里按照“有水喝、能增收、促发展”的要求,围绕城乡居民生活、农作物、重点工业企业“三个用水”基本有保障开展抗旱。为保证人畜饮水,州财政安排桑那水库应急补水工程抽水泵站运行维护资金30余万元,及时启动应急补水方案。香格里拉市尼西乡部分自然村人饮水源枯竭,相关部门安排一辆抗旱应急送水车。该州还累计发放抗旱应急水泥1000多吨、管材1.6万余米,完成60多公里水利干支渠防渗工程建设和1000件“爱心水窖”建设任务。
今年4月下旬以来,昌宁县境内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部分地区人畜饮水较为困难,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共青团昌宁县委的援助下,在大田坝镇援建了41口“希望水窖”,帮助缺水农户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还缓解了农业生产用水的压力。同时,在珠街乡建设共青团“希望水窖”105口,为部分农户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近年来,昌宁县开展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广泛动员全县青少年每人自愿捐出1元钱用于希望水窖援建,同时争取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吸引多个“X”携手共建“希望水窖”和“爱心蓄水池”。目前,共筹集到资金近18万元,在旱情严重的珠街乡、大田坝镇、漭水镇3个乡镇,建成希望水窖150口,有效缓解了150户1000多人的缺水问题。
自5月份以来,元谋县因干旱造成全县26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1.6万人、803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7000多公顷。为最大限度减少高温少雨气候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元谋县建立县、乡(镇)、村、组四级抗旱联动机制,及时向上游库区协调调水2000万立方米注入灌区,与此同时,该县进一步摸清各库塘蓄水底数,落实抗旱蓄水责任,抓住每次有效降雨的有利时机,增加库塘蓄水量。根据旱情雨情发展的变化,全县制定出“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库一策”的供用水计划和应急方案,在山区、半山区等旱情突出,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村组实行定量供水。在坝区老城、元马、黄瓜园等乡镇采取分片、定时、限量的方式向大春生产区进行供水,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万多人,投入抗旱机电井28眼、泵站44处、机动抗旱设备2719套,缓解了9438人和437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