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山林坳梨花丛中笑 万溪冲第三届梨花节如火如荼

12.03.2015  14:48

游人驾车穿梭在万亩梨花园  墙外梨花开  肖奶奶在老梨树下  缪家营铲车逼近梨树  当地农家乐别具特色  渣土车经过梨树尘土飞扬

 

 

美景不能少了自拍

这几日,万溪冲第三届梨花节正办得如火如荼,洁白的梨花与红土蓝天构成一幅简单而美丽的色彩画。 作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村”,昆明市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果品类品牌——宝珠梨的主产区,万溪冲正靠着宝珠梨走向一个发展的顶峰。 同时,也有人担心,万溪冲是否会走上一种国内流行的既定模式——一个被农家乐包围的林地,失去了那份淳朴与真实。 三姓之村白手起家 龙脉宝地的传说 肖、唐、杨三家成为村子最早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据《呈贡县志》记载,清雍正三年(1726年)即有万溪冲。 以“冲”做地名的地方,大多是山间凹地,万溪冲亦然。这个小村庄坐落于梁王山脚下,东面是连绵数十公里的横断山脉,被肚脐山、大鸡冠山、客膝头山、唐山、半截山等大大小小27座山所包围。 不过如今,一些山包已被高楼所替代,村庄的东面绵延的山峰依稀可以看出古老的万溪冲是一个自东向西的坡形盆地。 对于它的早期形成,民间较为有根据的说法是明末清初年间(约1628到1636年间),一户姓肖的人家从呈贡小营村搬来了万溪冲。不久郎家营村小泉凹的唐夔龙和郎家营大村的杨玉迁来此地。随后,又有杨春耀兄弟二人迁来。 而这3家就成为万溪冲的开荒者。 彼时,山上森林茂密,即便是到了上世纪中叶,山上的植被依旧很好,村子里的老人在山上砍柴时还见到过梅花鹿与麂子。 安家落户的先辈们开荒种地,将整片被杂草掩埋的丘陵开垦为耕地,于是人丁逐渐兴旺。 据民间传言,3家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万溪冲的先民们认为万溪冲村是龙脉宝地,以村东南角的五爪山为龙尾,向东经马鞍山,尖峰山,梭椽子山、苏沙滩等山脉蜿蜒向北十数公里为龙身,然后向西又急弯向南数公里山脉为头颈,向前的缪家营尖山被视为绣球,接着是一条长圆形的石头山,被人们视为舞龙耍绣球。 此外,因此地被群山环绕,山上植被极佳,不愁雨水。“我们上山背柴时,渴了就能在山上找到清澈的溪水喝,水很甘甜,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几乎每个山上都有水。”万溪冲村村民杨嘉宏回忆。 而每逢下雨,大大小小的山箐和沟渠中,无数溪流从山上流淌下来,冲下的泥沙填平了凹地,被开垦为田地种庄稼。溪流汇聚成村内的一条“Y” 型大河,流向对歌山下的大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一阵大雨过后,对歌山下就会有如“老牛翻身”的大河水,无人敢过河。 此条大河,54岁的杨嘉宏还记得,就在他如今经营的农家乐背后百米处,“最宽的地方要有六七米,最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米。”如今,早已看不到河流了,河床已经被开垦为耕地或者变成道路。 人们相信,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生活,能给后人带来更好的运道。 因为当时住的是草房,易着火。由于多次发生火灾,财产被毁,数百年前的村民们无奈之下向风水先生求助。风水先生告诉他们:“你们的住房向着南方,南方是主火的,本来是好意,象征着红红火火,但是你们的南方对歌山是红土岩,两个红加在一起就不吉利了,所以就容易引发火灾,必须要以水克火,把山上流下来的水围堵到对歌山红岩下流淌。”村民照此做了之后,火灾就很少发生了。 于是村名就产生了:万股溪流不仅冲下泥沙填凹地被开垦为良田,还冲走了火魔,为大家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就将村子取名为万溪冲,而万溪冲向西与郎家营交界处地名仍称作冲门前。 万溪冲村与宝珠梨 互相影响的文化 如果有人问,万溪冲究竟是靠什么出了名,答案毫无悬念——宝珠梨。 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梨树花开,白清如雪,玉骨冰肌。于是,想当然耳,为无数文人骚客所钟爱,无论是岑参广为人知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无名氏的“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洁白的梨花在清风中带着似有若无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3月6日起,呈贡万青路就开始了拥堵,人们的目的地大致相同——万溪冲。这是第三届万溪冲梨花节了,戏台早已搭好,周六周日更是有交警在路上执勤指挥交通。 人们来这里,正如过去的墨客一般,为了赏万亩梨花。 无数游人穿着鲜艳的春装在梨花树下,真有“漫步山林坳,梨花丛中笑”的意境。而在秋季时,万溪冲就更为热闹,此时,号称“吃货”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为了同一件事——品宝珠梨。 万溪冲的出名,正是托了宝珠梨的福。 正宗的宝珠梨是什么样的?村民们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皮薄略呈黄色,梨核大、把细,内里质嫩、丝细、清香、甜脆、水多、异常可口。 万溪冲正是宝珠梨的主产区。 关于宝珠梨的来历,民间有不同的传言。一说,宝珠梨的引进种植,传说是嘉庆年间,慈心寺的妙海大师到大理找宝珠和尚求经、学习,宝珠和尚用大理雪梨招待妙海,妙海觉得味美便带了蕊去嫁接。为了纪念宝珠和尚,就将此梨取名为宝珠梨。 宝珠梨很快在郎家营、缪家营、万溪冲等地推广种植。后来上贡到皇室,光绪皇帝吃后感到口味很好,详细查问这种水果的来历,知道是妙海僧人引入培育出来的,于是亲题书一匾:“妙海庄园”挂在慈心寺大殿上。 而另一种说法则将宝珠梨的历史提前了不少,据称元朝时宝珠梨曾经是贡品,与闽广荔枝、吴越杨梅一起蜚声华夏,有诗云:“闽乡玉女含冰雪,吴郡星郎驾火云,云南更有梨中王”。因逃亡中的建文帝吃了后取名为保主梨,意为救了建文帝和大臣的梨。后来随着时光飞逝,保主梨一名代代相传,传至今日传成了宝珠梨。 宝珠梨究竟是何来历,暂且不提,但万溪冲因为宝珠梨而成名却是不争的事实,拥有宝珠梨的村庄无疑是最美的,杨嘉宏总会怀念那时,“村里的路以前也是弯弯曲曲的,春天的时候村里颜色更为丰富,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还有翠绿色的柏树,衬着红色的土地,还有蓝天,伴随着鸟鸣声,整个万溪冲非常美丽。” 而秋日结果的时候,又是万溪冲人最为开心的时候,因为梨已经成为他们的经济支柱。 最近几年,不少呈贡人提出要像保护历史名片一样保护宝珠梨,2005年9月,“呈贡宝珠梨”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是呈贡重点打造的5大品牌之一,并于2014年成为昆明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被城市包围的土地 种植面积的变更 随着呈贡新区的规划,呈贡从过去7个乡镇变为3个乡镇6个街道,乡村越来越少,耕地面积不断被压缩。 站在万溪冲百年梨花树下,远处是挺拔的灰色高楼。 3月6日的下午,距离万溪冲两三公里的缪家营梨田,一位姓杨的大爹正在窝棚里看着他的3亩多地,种植的全是梨树。在他的东侧数百米的地方,正在作业的黄色挖掘机显得格外显眼。“原来没有建呈贡新区的时候,我们家有12亩田。”随着城市化进程,杨大爹的一些田地成了道路,一些田地成为高楼。 “随着新昆明的规划,呈贡从过去7个乡镇变为3个乡镇6个街道了。”呈贡区美丽乡村领导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赋介绍,其他4个乡镇托管给了高新区等新区。 李赋说,按照规划,村子全部需要搬迁,如今,有4个社区小组不再搬迁,万溪冲附近的前卫营、郎家营、缪家营已搬迁小区居住,三村庄不复存在。 呈贡区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呈贡新区建设10年以来,宝珠梨种植面积已从35000亩减到21640亩,减少了13360亩,比2003年宝珠梨总面积减少了38%。呈贡目前共种植宝珠梨267891株,以树龄计算,目前存活的宝珠梨百年树龄的有61045株,其中,有20423株是300年以上的树龄。 根据村史,上世纪80年代,万溪冲果林种植面积扩大,在5年前又开始缩小。 在新城区开发7年之时,万溪冲终于受到了城市化的冲击,“原来是8000多亩耕地面积,现在变成了6000多亩。”熟知村内事务,曾任万溪冲办事处党支部书记的唐嘉龙告诉记者,从2010年起,万溪冲开始面临国家征地的局面,“先是2010年黄马高速公路占了500多亩,然后是呈贡信息产业园占了1288亩,还有修高铁也占用了四五十亩,这些都是果树地。” “来我这里吃饭的客人,一眼就可以看到窗外的梨树,我很担心有一天他们再也看不到窗外的梨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杨嘉宏说。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村庄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大,“原来不大,现在光村子就占了500多亩了。”68岁的唐嘉龙希望将来不再征收耕地。 尽管城市化进程占用了耕地,但是万溪冲的村民,即便是希望保留耕地的唐嘉龙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城市化进程也带给他们极大的好处,“最早村子里的路就是土路,柏油公路修到村子口,现在村子里停车的地方也有了。原来进村的路只有一条,现在是有两条了,村子经济也越来越好了。” 建设中的美丽乡村 保护与发展并重 美丽乡村,更多是一种无法舍弃的乡土情,根据美丽乡村规划,保护成为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但没有发展的保护只是空话。 2013年的第一场大雪,来自西安的女摄影师石晨华就站在万溪冲的山上,看着她的同事撑起一把红伞走在千树万树枝头挂满雪花的梨园时,她突然非常思念家乡。 “我觉得万溪冲还需要发展,但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以后的万溪冲还可以保留最淳朴最真实的东西。”石晨华说,这也是她如此迷恋万溪冲的原因。 乡土情无疑是最淳朴的,“我们村的村民很团结,比如有人做车子拉人的生意,在别的村里能拉到人,在我们村却很难,因为我们村谁要是有一张单车出行,肯定会带着同村要出行的村民一起。”杨嘉宏说,现在也是这样,只要自己的车还有座位都会给村人坐。最让他觉得温馨的是,村里人有困难都会互相帮忙。“比如盖房子,会主动帮忙,不用出工钱。所以早期的新农村建设时,建筑发展就比别的村子做得好。” 在城市化建设中,万溪冲无疑是幸运的,成为少数不需要搬迁的村庄,并于2014年被列入昆明市美丽乡村的规划中。 在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里,基本原则第一条便是“强化规划引领指导作用,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农村保持山水田园特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保护原则也被列入其内,坚持生态优先。 “如果没有发展,保护就是空谈。”李赋说,万溪冲在保护的同时必须是发展的,而这一点万溪冲人则十分支持。 根据万溪冲社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资料显示,万溪冲的建设项目内容有20项,其中包括建立生态停车场、文化休闲广场、宝珠梨保护性移栽项目,村内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我们还考虑到村子的文化,修缮万溪冲回龙寺、建宝珠梨博物馆,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民居我们也要保护起来。”李赋说,他们在村内发现4栋民居需要保护,“现在已经保护了两栋。” 除了村庄之外,保护万溪冲首先需要保护的便是宝珠梨。近几年呈贡不少有识之士发出呼声,政府也积极制定政策。2008年至2011年10月,呈贡区拟定了《呈贡县宝珠梨原生态保护与开发用地选址方案》,初步划定17202.58亩宝珠梨原生态核心区保护,2013年3月1日实施《呈贡宝珠梨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此外,加大科技培训,提高果农管理水平,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 当地政府还期望,结合美丽乡村、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等项目实施,结合环湖经济林地建设,扩展城郊形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产业链,实现保护与发展共同进步。 目前看来,效应已在体现。 “生态、自然、宁静才是万溪冲的核心竞争力。”杨嘉宏说。 乡村产业如何发展 11到2的减法 1999年,杨嘉宏开了村子的第一家农家乐,当年共有11户村民在村里开了农家乐,4年过后只剩两家。 这几年,万溪冲越来越有名气,2014年的梨花节就有8万名游客陆续来到这个小村庄,梨花节的旅游收入达到500多万元,而在中秋时的采摘节,游客量则达到17.5万人次,收入更是超过960万元。今年梨花节预计游客量接近50万人次,预计产生的收入将达到1400万元。 游客带动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旅游,还有附加的其他产业。 被列入美丽乡村试点的万溪冲,近几年来客流增多,需要提升改造。杨嘉宏得到了提升改造的机会。 杨嘉宏农家乐的两边正在建的二层小楼,一座是客栈,一座是农家乐。“原计划在春节前盖好,因工人要回家过年,力争再过两个月后都能完工。” 曾在万溪果品加工厂做过副厂长的杨嘉宏无疑是具备商业眼光的。1999年,杨嘉宏作为昆明市第九届政协委员,在听市长报告时听到昆明要发展农家乐,想到万溪冲的资源,杨嘉宏决定搞农家乐,“我的果乡苑农家乐是1999年春节前开业的,当时也算是呈贡第一家农家乐了。” 农家乐可谓是非常受追捧的乡村产业之一。让他意外的是,村里一下子就开了11家农家乐。后来,经过市场淘汰,4年后11家农家乐只余下他和另外一家仍在经营。杨嘉宏的总结是,没有规划,一窝蜂地做一件事造成产业过剩。 随着新城区的发展,2005年以来万溪冲开始迎来发展的机遇。 乡村如何进行产业发展,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具备什么资源。万溪冲的资源十分明晰,宝珠梨是最重要的,但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产业发展,目前依旧是难题。 尽管宝珠梨名气很大,但我们还是曾经看到过宝珠梨烂在地头无人买的报道。“真正的宝珠梨是放一段时间才好吃,但是保存还是比较困难。”杨嘉宏称,目前村里没有专门的水果保鲜冷库,村子里的梨必须要送到呈贡的蔬菜冷库,他算了笔账,每公斤宝珠梨因为拉出去冷藏,加上运输、塑料袋等等将增加1.3元到1.5元的成本,“我们家要冷藏3吨左右,成本算下来还是高。” 那么,在村子里建一个水果冷库可行吗?“因为土地政策,现在宅基地很难批,村子基本被房子占满了,今后怎么发展产业,还是需要政府牵头规划。” 此外,秋梨膏也是万溪冲的特产,熬制出的秋梨膏有润肺止咳之效,“要烧柴火熬制,做好的秋梨膏口感和红糖水很像。”尽管秋梨膏出名,但成品显得粗糙,村民们在村子里摆摊售卖装在老干妈瓶子里的秋梨膏,“没有形成规模,基本都是自己家里做,别人我不知道,我们自己很忙,做得也不多。” 实事上,除了林地资源、水果资源,万溪冲并不乏其他特色,但是如何更好地将其发展成产业,他和更多的村民一样,既憧憬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