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民 习近平问计于民

21.10.2017  09:36

    编者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梁家河一路走来的四十多年间,习近平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执政为民是他首要的政治品格,不变的理想情怀。

    2017年10月19日,北京。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代表们从十九大报告说起,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层党建……从发展的道路方向,到实践的落地措施,他们的话题起了一茬又一茬。

    讨论声、掌声、笑声交织——这是来自基层的最真实的声音。

    数小时过去,有一个人始终坐在他们中间,耐心听着、仔细记着、不住地回应着。

    这个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这是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将一幅鸟瞰村子新貌的照片送到习近平面前。习近平起身接过照片,边看边称赞:“这是风景画,很漂亮!

    这样的场景,浙江舟山的码头工人见过、北京的滑雪少年见过;宁夏的回族老人见过,小岗村的“种粮能手”也见过。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拜群众为师”是习近平始终如一的执政底色。

    从把脉定向的政治殿堂,到蕴含着朴素智慧的田间地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问计于民”的政治智慧与民本情怀写在了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尊重人民智慧 问出真情实感

    “近平回来了!”2015年2月13日,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的梁有昌老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起身等在村口。40多年前,习近平来到这个渭水之滨的陕北小村插队:“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到为“百姓做些好事”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正是这座小村的山山峁峁沟沟畔畔,正是与这里的父老乡亲共同生活的日日夜夜,奠定了他始终尊重人民群众智慧的思想底色。

    2014年2月13日,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

    带着这份情感,习近平走出梁家河,一路走到河北正定,再到福建宁德,直至成为掌舵时代航船的大国领袖。

    岁月峥嵘,情怀如初,他从未忘记“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领导干部的身子俯得越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被举得越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全局发展的战略性视角出发,把“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摆到更高的位置。

    “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表达了要始终坚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问计于民”的决心。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在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他这样说。

    “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他指出。

    “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特别是对群众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够解决的要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需要上级决策或制定政策的要及时反映。”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他再三强调。

    ……

    在习近平看来,真正的智慧源于群众。只有善于倾听,做个“好听众”,与群众交心,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才能在“不同意见”中开阔视野、明晰思路。

     发挥群众作用 问出发展方向

    “他开座谈会喜欢听真话、听实情,不提前安排人,也不提前打招呼”。许多在河北正定县与习近平工作过的老干部,到现在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那位年轻、“接地气”的县委书记。

    为了听到最真实的意见与声音,习近平在担任正定县县委书记时,很少待在机关,要么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跑在乡下,要么在大街上支起一张桌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也正因为广开言路、广纳良策,正定县实现了经济腾飞,在1984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九项指标比1980年翻一番。

    30余年间,习近平的身份在变,但他迈向基层的脚步,却未曾停止。而当下的中国,正在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发展要有新突破、改革要有新局面,该从哪里使劲、向何处发力?破解难题,智慧还是来自群众。

    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习近平调研考察的脚步,已经遍及全国近30多个省区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部队都留下了他躬身俯察的足迹。

    “习总书记到林区看望林业工人了!”2014年春节前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沸腾了。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习近平来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棚户区。在这里,他听取了关于阿尔山林区全面停伐、面临转型的情况汇报,他深情地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

    提起2016年4月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那次畅谈,安徽省凤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徐德明仍津津乐道。在小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的麦田间,习近平总书记向徐德明提出了不少专业问题。“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方面,都问到了,都是农技人员关注、农民关心的问题。”在徐德明看来,总书记在农业生产方面非常有研究。

    同年7月,习近平第三次来到“疾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在泾源市姚磨村,当地的种植大户罗军向总书记提出,“想更好了解市场需求”。听完他的意见,习近平现场做出回应:“防范市场风险,既需要经营个体敏锐把握,也需要政府加强服务,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

    《尚书》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5年间,习近平亲身征询于宇下,虚心问计于百姓。所问之事,看似微小零碎,但将它们串联起来:从转方式、调结构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脱贫攻坚到加强民生保障,无一不与他治国理政的大略方针相契合。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这些政策靶向明确、掷地有声,每一条都来自于广泛深刻的调研,回应人民最真实、迫切的诉求。我们坚信,只要有民心民智民力的聚集,只要坚持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的良性互动,新时代的民生图景,一定会更加波澜壮阔。

     政策靶向明确 问出成果实效

    “问计于民”的本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认识论。在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带动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国各级党员干部、政府机关上下同欲,积极践行“问计于民”,从人民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推开了一幅中国改革发展多姿多彩的时代长卷。

    在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东单前村村委会议室,一场特殊的“扶贫问计会”正在举行:办公桌上摆着5个玻璃瓶,每个瓶子上分别贴着“”“”“”“”“”的字样。扶贫干部给每位村民发了一颗花生米:“你觉得当前制约咱们村发展的问题是什么,你觉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把花生米投到哪个瓶里。” 这样的“扶贫问计会”,村里一年开了10多次,困难群众纷纷叫好,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最大的尊重。

    今年5月22日,交通部发布了一份关于共享单车的意见征求稿。近几年,各色共享单车迅速风靡城市,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单车围城、监管空白、骑行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群众的反应和意见很多。而把这份意见稿公布于众,向全社会征求管理办法,正是“替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施政理念转变。

    7月12日,一位杭州市民在城市建设陈列馆填着一份关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调查问卷,他的身后,是优秀规划方案的展览现场。据主办方介绍,杭州市建委举办了这次活动,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集纳民意、汲取民智,让群众智慧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作用。

    ……

    问计于民,问的是“”,求的是“”。

    这五年各项民生事业欣欣向荣:司法改革保证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环保举措剑指环境污染,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高招改革调控教育资源分配,提升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医疗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每一位公民的安全感……这桩桩件件,正是制定政策时“问计于民”、尊重民意的最好实践回应。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把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利益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与高度。要实现这些愿景与蓝图,千难万难,问计于民就不难。只要让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汇聚成推动改革奔腾向前的浪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能走得更自信、更从容、更坚实。(文/樊帆)

编辑:甘凌菲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