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有序进展 未发现聚集性病例
云南网讯(记者 李承韩 彭锡)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卫生防疫系统紧急行动、迅速反应,与医疗救援同步抵达灾区,全面展开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第一支疾控队伍(景谷县疾控中心)和第一支卫生监督队伍分别于10月8日凌晨0:30时和3点抵达震中永平镇,普洱市疾控中心、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省疾控中心分别于10月8日凌晨5时、16:30时、19:30时抵达永平镇,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组4名专家也于10月9日下午15:00时抵达。截至10月20日,共有20支专业防疫和卫生监督队伍抵达灾区(其中疾控15支,卫生监督5支)。在震中景谷县永平镇累计投入国家、省、市、县级卫生防疫人员192人。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行动、统一信息”的原则,在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力、有序、有效全面落实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评估风险落实方案
10月9日,国家和省专家组对灾区传染病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形成《云南景谷6.6级地震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总体结论为:灾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风险为第三级(中等),但呼吸道传染病中的部分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麻疹)、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甲肝、麻疹)和虫媒传染病(乙脑)以及食物中毒为第二级(较高风险)。
同时于10月10日下发《云南景谷6.6级地震卫生防疫技术方案》,对风险评估、疾病监测、饮用水卫生、病媒防控、健康教育、学校卫生、卫生监督、消毒杀虫、应急免疫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驻点防控监测症状
按照驻点防疫队现场工作方案,具体落实前线工作组的各项技术措施要求,卫生免疫系统共派出17个驻点防疫队,负责安置点卫生防疫的隐患排查、饮用水卫生、环境消杀、学校传染病防控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达到以户为单位的卫生防疫全覆盖。
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驻点9个行政村50个临时集中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和风险评估排查的全覆盖,完成215个集中供水点的风险排查及饮用水消毒指导。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排查工作也已完成28所。同时建立了31个症状监测点,自10月10日起开始在三个乡镇开展监测工作。目前未发现聚集性病例。
全面消毒加强免疫
据统计,截止10月20日12:00时,灾区累计出动924人次、车辆212次;消毒厕所6372座次、垃圾1824堆次、环境1244162平方米、集中水源点374个次、分散式供水点1999个次、安置点/集中就餐点92个次,使用消毒药品952.2kg; 杀虫喷洒房间7612个、帐篷10077个、畜圈6860间,使用杀虫药品541.4kg。期间共采集水样122份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显示灾区水质卫生合格率稳步上升,灾区卫生防疫取得实效。
在全面消毒和检测水质的同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疾控中心决定将对灾区1-14岁1.3万名儿童开展应急群体免疫。目前国家后方专家组已审定接种方案,疫苗已采购到位,拟于22日进行培训,23日正式启动接种工作。应急接种工作将在30个接种点展开,每个接种点将至少配备5名工作人员。
专项培训提高素质
按照医疗救治防疫组的统一安排,省市专家组编写了《景谷6.6级地震包保干部卫生防疫工作职责》、《地震灾区乡村医生卫生防疫工作简明手册》和《景谷6.6级地震灾区学校及托幼机构卫生防要求》,并印制2400册供培训使用。
省市专家组还于10月20日对三个重点乡镇( 永平、民乐、勐班)的802名包保干部、41名学校负责人以及38名民乐、勐班两乡镇的基层医务人员38人,合计881人进行了培训。同时通过灾区应急广播开展健康教育,驻点防疫队还入户面对面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据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把灾后防病与创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灾区群众的自我健康意识,建立儿童免疫屏障,提高饮用水合格率,尽快改善灾区环境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