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出新政扶持少数民族乡发展 重点倾斜涉农和基建项目

21.09.2015  10:50

    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近日,晋宁县出台《进一步加快双河、夕阳发展的意见》及《晋宁县民族乡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工作方案》,从产业发展、财政扶持、科教文卫、民生改善、帮扶共建等方面加大对双河、夕阳的扶持帮扶,力争用3到5年时间,促进两个少数民族乡基础设施有大改善、产业发展有新突破、人居环境有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双河、夕阳是晋宁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也是昆明市仅有的四个少数民族乡中的两个。由于历史欠账多、地理区位差,经济发展慢,使双河、夕阳相较于平坝区发展能力较弱,群众致富困难。新政策的出台,在“输血”的同时,将进一步增强双河、夕阳“造血”功能,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两个少数民族山区乡快速发展。

    晋宁将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双河、夕阳的扶持力度。一是产业发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重点从养殖、药材、林果、生物资源、烤烟等方面进行扶持,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促进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对在两个少数民族乡实施的县级以上建设项目和其他需配套的项目,免除其乡级配套资金,全额由县财政承担;对涉农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向双河、夕阳倾斜;每年每乡安排不少于70万元民族发展和200万元综合发展建设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保障两个民族乡建设资金需要;三是扶持科教文卫事业发展。重点从上级补助资金、人才转移、干部培训、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下基层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两个民族乡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发展;四是着力改善民生。从实施扶贫开发、安居工程改造、社会管理入手,从政策、项目、基础建设等进行“输血”,增强两个乡的“造血”功能,促进自身发展;五是开展帮扶共建。以县级部门为单位,实行挂钩联系制度,进行对口帮扶,缺什么帮扶什么,同时实行县级领导挂钩扶贫制度,每位县级领导包保到村,切实帮助村委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促进农村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昆明日报 通讯员姜莎)

编辑:实习编辑 许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