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威信:苦干实干战贫困
本报美编 杨焜 制图
用两年时间,让建档立卡的5个贫困乡镇、32个贫困村、10529户38563人实现脱贫,成为昭通市第一个脱贫摘帽县,这是威信县立下的军令状和对全县群众的承诺。
走进威信的村村寨寨,在脱贫攻坚最前线,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共同发展生产、合力脱贫攻坚的热烈场面。威信县正以历久弥新的扎西精神,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向贫困发起总攻。
压实责任 提振信心
“争取养牛项目资金20万元、退耕还草项目1000亩、修通杨家湾村组公路……”翻开麟凤镇龙塘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日志,近一年来的这份成绩单亮眼喜人。
如今,在威信县的贫困地区,到处活跃着“挂包帮”“转走访”扶贫干部队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他们正以“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的决心开展帮扶工作。半年多来,一支“不走”的帮扶工作队伍和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同心协力,进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一户一本精细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
“脱贫攻坚等不起、慢不得。”威信县委书记杨家伟说,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需要干部率先行动、苦干实干,也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并依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指挥棒”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攻坚工作的成败。威信调整充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实行双组长和双总召集人制度,33名县处级领导包保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组建了6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省、市、县、乡4362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2779户、46219人,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
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分解责任,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关键问题,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
为强力推动扶贫工作,威信县建立起精准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加以保障。发挥“帽子”“票子”和“鞭子”的作用,定期督查,激励和约束共用,提振全县上下脱贫摘帽的干劲。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