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筋壮骨”
盛夏时节,在昌宁县田园镇龙泉社区的干塘洼子,一个个遮阴网覆盖的大棚下,整齐的三七已长及腰,初现花蕾。看着长势良好的三七,今年已经50多岁的村民张铭友激动不已,他说:“这里过去就叫‘三七地’,种上了三七,终于名副其实了。”
张铭友介绍,上世纪 70年代,昌宁县右甸坝周边许多生产队都种三七,有许多地块被当地人称为“三七地”。“虽然土壤、气候条件相当适合种植三七,但是由于技术不到位,最后都是失败了。现在技术成熟了,小曾带着我们干,三七长势相当好。”张铭友说。
老张说的小曾,名叫曾丙锋,是昌宁县欣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年前,曾丙锋听说昌宁曾经种过三七,并通过多种渠道分析了三七的市场,于是一个人跑到了文山学技术、学经验。几年下来,不但学到了三七种植的技术,还娶回了个文山姑娘。回乡后,曾丙锋在田园镇新城村尝试种植三七15亩。2014年,他通过销售种苗,实现收入100多万元,而且示范基地里的三七长势较好。
试种成功后,曾丙锋在县供销社的支持下,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5月,曾丙锋发起成立了昌宁县欣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在发展中,合作社与社员签订收购合同,并以半价赊种苗给社员和农户,为农户选择三七种植地块。年内,合作社通过严格选择地块,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在田园镇龙泉社区干塘洼子的“三七地”,建起了200多亩示范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入会社员由当初59户发展到80户,辐射带动农户200多户,种植三七200多亩,覆盖大田坝、鸡飞等4个乡镇。
“三年的努力,今年要有收获了。”走在三七种植大棚里,曾丙锋眼里充满了丰收的希望。他介绍,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照县供销社提出的合作社发展思路来运作,现在发展情景大好,今年合作社基地及部分社员种植的三七可以第一批采收,按目前长势,亩产值可达50000元以上。
“这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好,带动能力强。这得益于他们建有基地,并对产业作了论证,让广大农户看到效果,解决了产品卖给谁的问题,打消了社员对产业的疑惑,显示了较强的带动力。”对欣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昌宁县供销社主任周世珍给予这样的评价。
“在昌宁,像这样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合作社还有很多。”周世珍说,近年来,昌宁县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农业产业“小、散、乱”难题的突破口,通过强化规范指导,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周世珍介绍,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空壳”问题,昌宁县按照每年规范提升不少于30个的目标,有序推进了原有合作社规范发展。
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0个,入社群众达3.19万户,入股资金6793万元,辐射带动社员6.4万户,社员累计实现收入4.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