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深化国企改革要“破”更要“立”
导读: 近日,《昆明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炉,从多个层面明确我市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实现路径。
昆明在前几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取得不凡成绩,本轮国企改革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亮点?深化国企改革又将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国资委负责人。
历史在改变中前进。在民营经济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之后,国企改革再次成为社会焦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议程。
每一轮国企改革的落脚点都在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昆明市坚持“两个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经营业绩向经营业绩与管理行为并重转变,从注重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从为了效率忽略程序向通过程序实现效率转变),监管举措创新而务实:市国资委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而是考核企业经营结果,不审核企业决策的可行性而是审核企业决策的合规性。全面实行外派董事,防范国企内部人控制;监事会主席担任监管企业纪委书记,增强纪委工作独立性;除国家规定的企业国有资产出让强制进场交易外,我市又扩展到企业国有资产租赁强制进场交易;对投融资公司的考核,体现了考核的真实性、引导性、公平性。国务院国资委和外地国企改革思路涉及最多的方面,如,“管资本”、“分类考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等提法在我市已经实现或正在开展。
“改革创新必须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国家“顶层设计”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发挥作用”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契合市场法则、体现政府职能,特别符合昆明国企的实际,是昆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在《意见》中,我市国企改革的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明确国企功能定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其中的两个方面。这位负责人说:改革要破更要立。昆明国资企业主要是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滇池治理、民生工程筹措资金;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办国企的目的,就是为了上述目标。进行国企改革的目的是要让国企更好地发挥上述作用。
明确四类国企分类指导
昆明国有企业改革可谓“起步早、行动快、步子稳”。历经全面深入调研,易稿20余次后,形成最终的《意见》。“我们一直坚持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谋定而后动。”市国资委负责人认为,改革是以促进发展为目的,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什么要坚持问题导向?“是为务求实效。”市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市国企改革发展取得可喜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把脉当下市属国有企业,仍需“开方”除病:投融资公司运营面临困难,负债居高,政府性债务风险较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监管有待深化,已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意见》将昆明国有企业分为投融资公司、市政公用类企业、产业及管理服务类企业、尚未纳入国资监管市属国有企业四类,分别明确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调整,这是此次昆明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
不一样的分类,带来不一样的改革方向——投融资公司完善资本布局,增强功能作用;市政公用企业提高承载能力,推动健康发展;管理服务类企业拓展服务领域;产业类企业加快转变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例如,市政公用类企业并不是简单地追求“资产保值增值或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百姓福利最大化”。这也是市政公用类企业的本职。
而这些市政公用类企业手中握有大量的公共社会资源,如何通过改革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政府也能减少对它们的补贴,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意见》同时指明了实现路径:扩大运营规模和范围,做优非主营业务,支撑主业发展;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盘活存量资源,提高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作用。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