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欲打造“海绵城市” 路面留“毛孔”下雨能“喝水”
弥勒寺公园是昆明第一个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公园
很多昆明市民应该都去过2010年建成并免费开放的弥勒寺公园,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里还是昆明第一个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公园。园区内的主要道路,铺设的是透水混凝土路面,收集到的雨水,80%以上可用于绿化灌溉。而在公园西北端,日处理污水100立方米的中水处理站,处理达标的中水也用于绿化灌溉及景观补水,基本做到雨水、污水不排入市政管网。这些措施不仅让这个原本一下雨就淹成重灾区的地方不再淹水,还利用渗入地下的雨水滋润了空气,养育了繁茂的植被。试想,如果能有更多这样的地方,昆明就会成为一个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海绵城市”。而昨日听证的《昆明市雨水收集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是奔着打造“海绵城市”的目标去的。
什么是“海绵城市?”
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昆明方式有哪些?
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植草砖、渗排一体化系统、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滤水层、雨水收集池、模块水池及景观水体等
目前到个啥水平?
● 截至目前,昆明在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已同期配套建成了119个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日设计控制规模约为7.9万立方米
● 2010年5月开始,在新建和改建道路中推行生态道路建设,目前已有68条道路,约120公里采用了雨水生态断面技术与道路同步建设
● 还对已建成的51个公园绿地补建了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 同时结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主城二环路以内开展了雨污调蓄池试点建设,共建成16座调蓄池,总容积为21.24万立方米,配套管网17.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