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 绘就“国际昆明”壮美蓝图
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提升,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辐射力、创新带动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打造“一个枢纽”,全力当好“两个龙头”,积极搭建“三个平台”,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提升“五个品牌”。本期理论版特邀省社科院研究人员,对报告中的这一重要内容作深入解读,以进一步帮助深入学习领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路、目标及路径等,把思想统一到市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着力打造“一个枢纽”
报告原文【加快建设联接国内、连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通道,把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
解读:庄弘泰 博士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使昆明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在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廊建设中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指示精神的引领下,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着力强调把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使其成为连接国内、联通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通道,昆明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明晰的蓝图。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公路网规模持续扩大,航空运输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由昆明辐射全国,沟通东南亚的铁路网,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道结合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公路网以及服务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物流网建设稳步推进。云桂铁路昆明南站、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区、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昆明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等物流枢纽正在抓紧建设。其中昆明南站将建设成为集口岸服务、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多式联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陆港型物流枢纽。能源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昆明建成承接中缅油气管道的油气输送管网及其利用体系,全市油气管网格局初步形成;电力主网网架不断完善,城市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9%。互联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着力实施了移动宽带网络覆盖工程、互联网改造提升工程、高速宽带接入工程等一批重要工程,信息覆盖规模成效显著,市交换机容量超过1200万门,农村通宽带光纤通达率超过90%,全市基本完成“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工程。
未来着力打造“一个枢纽”。首先要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要建成昆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国际大通道,实现互联互通。统筹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港口联接公路和码头、航道建设,扩大交通网络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枢纽功能,提升综合运输能力,率先在全省建成高速公路网、干线铁路通道、滇中城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网、稳步推进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其次,要建设绿色环保的能源安全体系。进一步开展中小水电的增容改造和联合调度工程,提高火电调峰保障能力,中心城区内加大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力度,全面满足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提高城市配电网建设标准,增强配电网防灾减灾和综合保障能力,优化电网结构,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技术应用更先进、电力输送更安全可靠和经济可行的输配电网络;完善管道成品油和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昆明输油、输气两大管道服务功能网络化;大力发展公共建筑及商业和城镇工业用气;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合理布局加气站和充电站,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能源网。
第三,要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核心圈,把昆明建成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面向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陆港城市,基本形成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对南亚开放相适应,层次分明、运转有序、布局合理的昆明现代物流供应链网络系统。加快推进王家营国际陆港、晋宁腾俊国际陆港、安宁国际陆港、宜良国际陆港、长水国际陆港、昆明综合保税区“五港一区”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基于昆明市的城市城际配送体系,合理布局配送节点网络,形成由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物流通道、战略物资、重点行业等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国际陆港大格局。
最后,未来昆明市将继续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网络信息枢纽。一是提高互联网协同发展和有效应用水平,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和质量。建成覆盖城乡、高速畅通、接入便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二是推进昆明为中心的光纤骨干网建设和“三网融合”及信息“大通道”建设,启动互联网区域国际出口局建设。三是以加快推进云南省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浪潮昆明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旅游文化、交通物流等经济社会重点行业领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设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统筹发展。
综上所述,昆明未来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快发展,进一步融入国际发展格局,成为资源聚集、辐射周边的国际枢纽城市。
全力当好“两个龙头”
报告原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当好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龙头。】
解读:施锐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助理研究员
全力当好“两个龙头”,简单来说就是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当好引领区域内开放合作的龙头,“两个龙头”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前,昆明市正处于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强化昆明核心作用,全力推进昆明中心城区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更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新路子,做特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加快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在加快落实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提升产业内在素质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改革,努力清除妨碍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各个经济运行环节的效率。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使财政、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向优势产业倾斜,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创新诱导作用,充分激发微观主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市域资源优化整合。
当好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龙头必然要求昆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强,有利于昆明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昆明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昆明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快发展。
互利互惠长效合作机制逐步形成,昆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间互利互惠的战略关系日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体化推进,重大项目稳步开展。在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格局之下,昆明市充分发挥作为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积极打造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进一步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全面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农业、旅游、环保等方面的协作不断深入。市场潜力巨大,经济优势互补,国际大通道的格局已逐步形成,为深化昆明市与南亚、东南亚经贸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深化昆明市与南亚、东南亚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开展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对改善南亚、东南亚各国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商业物流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孟加拉国处于这条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能够发挥重要角色,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必将给南亚、东南亚等国带来丰富的经济硕果。
积极搭建“三个平台”
报告原文【加快构建区域性公共事务平台、商务活动平台、协调联动平台,提升昆明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解读:黎志远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是昆明市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随着昆明市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昆明市在我国面向区域内对外开发的水平将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昆明市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有较大辐射力的区域性公共事务平台、商务活动平台、协调联动平台。
昆明市在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的过程中首先要以自身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特点为依据,抓住机遇,注意拓展与区域内中心城市的纵深联系,形成自身特有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相对比较优势,与区域内中心城市形成互补的组合优势,促进区域间政府合作、拓展会展服务功能,推进国际陆港建设,促进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城市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个平台”的搭建需要重视发展城市的软硬环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利用效率,并促进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增强城市对国内外的公司机构和人才的吸引力。
“三个平台”的搭建需要加强区域间政府的合作。昆明市必须树立大区域观,建立开放型政府,优化区域合作环境,积极加强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区及泛珠三角政府间合作,组织区域内政府合作联席会议,探讨区域内政府合作协议,推动合作形式、内容不断深化。
“三个平台”的搭建需要积极推进国际陆港服务功能。在落实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昆明口岸与沿海城市港口通关协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际陆港的建设,着力拓展国际陆港的服务功能,重点发展保险、融资、咨询、公证、媒体、教育等国际陆港服务业,形成服务企业云集、配套服务完善的国际陆港,为商务活动平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个平台”的搭建需要着力拓展会展服务功能。提升南博会、昆交会、农博会、旅交会等会展影响力,围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目标,拓展会展中心经济园区,重点加快引进国际大型展会和各类专业性服务机构,进一步集合会展人流、物流、信息流,以会展业带动旅游、贸易、广告、餐饮等服务业发展,不断延伸会展产业链,形成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域性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放大会展中心的辐射效应。
“三个平台”的搭建需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昆明市“互联网+”行动,树立信息化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信息共享。积极发挥“互联网+”跨界渗透广泛,融合变革深刻的特点,塑造昆明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综合新优势,促进三个平台的搭建。
加快建设“四个中心”
报告原文【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解读:庄弘泰 博士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
未来昆明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必须牢牢把握“四个中心”的建设,即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在新形势下,四个中心的建设作为发展的“大格局”对未来昆明市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与提升产业结构,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贸易中心
近年来,依托沿边开放区位优势,昆明市不断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开放水平,国务院先后发布的《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昆明进一步扩大开发开放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建设经济贸易中心,搭建经济贸易交流合作平台是首要任务,未来将重点打造中国—南亚博览会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昆明旅交会等平台,争取中国—南亚博览会升格为国家一类展会。其次,将大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依托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沿边独特地缘优势,配合申报中国(云南)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和腾晋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通关服务模式。另外,昆明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在多个服务领域,扩大对外资及社会资本的开放,提高对外贸易效率,为跨国企业到我市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
科技创新中心
使一座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永远是技术与创新,并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昆明市发展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在《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引下,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通过全面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开放合作环境,使昆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科技创新水平与区域枢纽城市的定位相匹配。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达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创新要素更加集聚;科技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对全市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创新创业人才大量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到2020年,昆明将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城市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心示范区。
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推动昆明市金融业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中,提高昆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的能力,助推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对昆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昆明将逐步建成区域性国际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国际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结算中心、区域性国际货币交易中心、区域性国际票据交易服务中心;加快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一网五平台”、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昆明分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银政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全方位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进入园区设立区域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和分支机构。抓好沿边金融示范区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增强金融辐射能力,最终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人文交流中心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昆明是一座历史之城、文化之城,在开展人文交流上具有广泛、深厚的基础,是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人文交流中心的不二之选。未来昆明首先应策划一批特色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使昆明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品牌文化活动重要举办地;其次,还应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创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第三,以昆明地区的高等院校为依托,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办学、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训等,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文化交流基地;第四,加大文化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贯穿文化产业链的各类交易机构,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中介代理服务机构,成为南亚东南亚地区文化产业重要的贸易平台。
全面提升“五个品牌”
报告原文【挖掘潜力,彰显特色,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门户、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五大城市品牌,增强昆明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解读:田娟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若干方面的集成,由一个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要素、价值取向、历史文化、产业优势等积聚而成,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个性化承诺,以其吸引力、影响力来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昆明,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文化多元,区位特殊——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昆明“斗南花卉”全国闻名;国际性盛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中国—南亚博览会”独树一帜;“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高原立体气候及多元文化等特色,让云南美誉世界,让昆明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昆明又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可以说,在建设城市品牌问题上,昆明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深入分析时代大势和具体市情,准确定位,提出了全面提升城市“五大品牌”的战略目标,为昆明的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提供了清晣的路线图,找到了明确的突破口。“五大品牌”的建设和提升,必将进一步凸显昆明城市的独特性,增强城市的魅力;传播城市理念和城市文化,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昆明,带来更多的资金与发展机会,进一步推动昆明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昆明”城市品牌建设和提升,也是昆明市政府形象建设和提升的过程,是增强公众对政府信任感的契机。
提升“昆明品牌”,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品牌形象的统筹管理。城市品牌的创建,需要对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核心功能和城市个性有统一认识,然后由一个专业、统一的部门来提炼、建设和管理,这个部门致力于昆明市品牌形象建设与管理,有权参与昆明市政府所有对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确保昆明的每一次公关活动都有统一的形象和声音,从而建立连续一致的品牌形象。
建设“昆明品牌”,不仅有产业支撑,更要增强昆明的核心价值,加强品牌的人文建设。品牌的核心价值充分展现这一品牌人的精神与特质。昆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挖掘历史文化精神,重塑历史文化名城风尚,以增强民众凝聚力。一直以来,昆明以“美丽昆明,幸福昆明”“昆明无处不飞花”等宣传塑造城市形象。但是,仅有这样的宣传不够,更应赋予“昆明”更多内涵,挖掘其内在的核心价值,加强这一品牌的人文建设。如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其核心价值是:自由开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优质生活。这一核心价值引领着香港人民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昆明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需要其特有的精神引领,通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创新“昆明品牌”,既要整合优势资源,又要加强内涵建设。在原有昆明优势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展大健康产业。昆明有着“健康之城”的基础,整合创新独特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发展药用植物、生物医药、绿色健康食品、保健康复、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的融合,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在品牌建设中,内涵是重点。如“国际旅游城市”,不仅有美景,更重要的是旅游服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才真正配得上“昆明”国际性大都市之美誉。
宣传“昆明品牌”,充分借助各类媒介,开展多元化的城市品牌宣传。在信息时代,政府和民间应在宣传上形成统一的口径,全力打造昆明名片。目前昆明已借助于“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中国—南亚博览会”,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下,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机会,面向“两亚”,借会展扬名,大力提升昆明的国际知名度。随着年底高铁的开通,昆明更应打开对西南开放的大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明天的昆明,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在各类宣传的引导下,将以“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门户、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而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