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出炉

25.12.2016  14:09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昆明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将昆明发展置于全国及国际化大格局,加快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际,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昆明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规划》从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布局、城镇化质量、城市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城镇文化特色、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7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等22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指标。

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努力实现100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在市域内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打造两个核心

规划》明确,推进昆明“核心—网络”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成,市域城镇空间形成“两核、五轴”的空间布局结构,在市域内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实现市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与公共服务合作共赢,资源要素配置与市场体系共建。同时,推进市域各级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两核”是指,以老城区(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新区(呈贡核心区和已托管的马金铺、洛羊、大渔、七甸4个街道办事处)作为昆明市域城镇空间的两个核心,作为昆明市域城镇空间的核心,重点优化提升老城区功能,推进呈贡新区建设,形成昆明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

五轴”则包括两主轴、三次轴。其中,两主轴致力于沿重要的交通走廊在昆明市域形成的“”字形放射状交通轴:沿安宁—昆明中心城区—宜良—石林方向,依托云桂铁路、昆河铁路、昆石高速、安石公路等主要的对外交通轴线,形成市域东西向发展主轴,重点要向西形成与楚雄等区域、向东南与红河等区域的协调发展;沿嵩明——昆明中心城区——晋宁方向,依托昆磨高速等主要交通轴线,形成市域南北向发展主轴。该轴重点要向东北形成与曲靖等区域、向南与玉溪等区域的协调发展。

规划》同时指出,要推动市域城镇分类协调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其中,中心城区主要承载昆明城市的核心职能,重点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加工业,打造昆明城镇网络体系的核心圈层。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为395万人。

同时,转变滇池周边城镇发展思路。南城晋城,以古滇国项目为依托,发挥古滇文化。滨湖区域结合环滇池生态、旅游、文化圈建设和有关项目建设,打造滇池南岸国际水准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西城昆阳、海口新城,形成以机械制造、电子仪表、旅游服务为主的产业新城。滨湖区域依托水体水质好、山水互动优势大、湿地面积大的特点,发展高品质特色旅游项目。滇池西岸,围绕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形成滇池西岸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长廊,打造结合高端旅游产品为代表的滇池旅游黄金海岸。

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规划》提出,以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市民化推进机制,逐步提高人口市民化质量,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近期优先将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重点群体转户进城,远期逐步实现“农转城”进入常态化,到2020年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转户100万人以上,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升到7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左右。

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形成合理的人口布局,避免农村居民“一窝蜂”涌入主城,避免城镇居民和市外人员向农村迁移。适度放宽昆明主城落户条件,明确落户政策,结合昆明实际,逐步建立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为条件的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的落户条件,有效控制东川等生态脆弱敏感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地区的落户限制。彻底放开昆明市农村居民向城镇自由迁移的条件,实现农村居民到乡镇“零门槛”落户。

采取公共租赁住房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棚户区改造为辅的全方位、多渠道、宽范围的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转户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同时,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纳入昆明市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增加和合理规划教育资源,扩大城镇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提高公办学校和优质学校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比例,确保随迁子女在昆明接受公平教育以及享受同等的助学金、奖学金和减免学费政策等。

规划》同时明确,在公安户籍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尽快充实和完善城乡统筹改革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及时准确地记录转户人口的户籍、居住、就业、社保、医保、劳保、教育、土地、生活轨迹等信息,力争尽快全面建成涵盖全市各级各有关行业的城乡统筹改革信息系统和综合数据库,加快实现各级各有关部门之间的系统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动态查询。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支撑。《规划》指出,昆明新型城镇化必须立足于昆明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打破传统产城分离的发展模式,树立功能复合理念,积极规划和发展城市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化为核心,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动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产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规划》明确,坚持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统筹安排产业、人居、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产城一体”的新型城镇功能格局,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

在园区建设方面,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衔接,把经开区、高新区、呈贡工业园、宜良工业园等重要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推动城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利用昆明市域乡镇所处区域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及其自身的优势,吸纳周边地区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城镇近郊、交通干道沿线以及其他发展条件好的乡镇为重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推进与滇中新区协调发展方面,全力支持滇中新区依托安宁工业园区、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金融、商贸、物流、康体休闲、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新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以产聚人、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一体发展。

此外,《规划》还从提高城镇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低碳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阐明了“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昆明日报首席记者 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