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稳致远

14.05.2018  11:5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创新”一词超过50次。去年,昆明市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列入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四个中心”,随着昆明市创新型城市向纵深建设和发展,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架已逐渐清晰,建设工作行稳致远。

记者从昆明市知识产权局获悉,截至今年3月,昆明市发明专利拥有量已有7872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7件。其中,今年一季度专利申请5568件,专利授权3113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61%和72%。

研发成果惠及市民

去年6月,市民孔祥芳带女儿注射了手足口病疫苗。“听说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现在我女儿已经4岁多了,注射疫苗后我放心多了。”孔祥芳说。

2016年3月,由位于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下称“昆明所”)自主创新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下称EV71灭活疫苗)正式上市。该疫苗投产以来,注射人群数量逐渐增多。据统计,2016年共获批了415万剂,2017年接近800万剂,今年前5个月已接近300万剂。

EV71灭活疫苗有何特点?昆明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报道的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要病原之一,在由实验室诊断的57万余手足口病例中,普通病例EV71占43.7%,重症占比近80%,死亡占比90%以上,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EV71灭活疫苗用细胞基质采用人二倍体细胞基质生产,有效保证了安全性。而昆明所自1992年就开始使用该细胞基质进行甲型肝炎系列疫苗的生产,研究时间长,产品质量得到多方认可。同时,建立了疫苗保护性评价婴猴动物模型,开展了疫苗诱导免疫反应的深入研究,为EV71灭活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支撑。这一模型的建立利用了“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资源优势,这也决定着昆明是最佳研发投产地。

目前,在昆明所位于昆明高新区的马金铺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1200万剂至1500万剂的疫苗生产线上,EV71灭活疫苗在生产中。5月9日,记者来到昆明所时,这里正在开展针对引发手足口病的另一病原柯萨奇A16(CA16)的研究,争取研发出新的针对手足口病EV71和CVA16的联合疫苗,进一步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

创新培育交出飘红成绩单

像昆明所这样的科研平台,在昆明市正在不断增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各类企业、平台、科研机构等增速明显,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创新工作量质齐升。”这是一位科技工作者最直观的感受。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昆明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8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9家,各类重点实验室80个,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60家,各类研发机构1068家。这其中,仅高新技术企业一项,其数量就比2012年的402家增长了1倍多。

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年,昆明市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按全口径达到了2.22%,科技进步率达52.27%;昆明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是云南省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城市;昆明经开区正式成为国家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智汇昆明”2017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昆明峰会的举办,让多个国际转移项目和合作机制实现落地。

在这些成果的支撑下,今年一季度,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引进等成为昆明市攻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按照目标,2018年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将力争新增80家,全市认定数不少于316家。到2020年,昆明市R&D投入强度将力争达到2.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实现“四个翻番”,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实现集聚倍增,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越来越强。

孵化平台备好科技土壤

在各项科技创新指标的增量中,不得不提的是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的增长。“截至今年5月,孵化器内共有53家企业,知识产权达154件,高新技术企业已认定6家,科技创新能力较2013年成立时有了巨大突破。”云南光谷光机电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刘志刚说。

2017年12月,在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公布2017年度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通知》中,位于海口工业园区内的云南光谷光机电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上榜企业。对于孵化器对昆明市实施创新的助推作用,该公司总经理刘志刚体会颇深。要知道,2013年该公司成立时,入孵企业中没有一家有专利。

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体现在知识产权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增长上,还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作为孵化器中进步明显的企业之一,昆明全波红外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诠释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引领作用。2014年,该公司刚成立时主要进行红外制造、镜片加工等工作,生产的镜头为10毫米至30毫米,技术创新性体现较弱,公司年收入仅200多万元。看到光学产业发展的前景,孵化器给予其创新补贴,并全程帮助企业解读政策、申报项目。3年多时间,企业产值增长20多倍,目前年产值已达4200万元,形成了一条光学产品的全波产业链,生产的镜头口径已达100毫米。

随着昆明市创新氛围愈加浓厚,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增长明显。2012年,昆明市共有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7年底,这一数量为60家,是5年前的3倍多。“孵化器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技术与市场结合的桥梁。”昆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今年,昆明市将继续加快孵化平台的建设,力争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