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六问”激发干部奋进步伐

03.09.2018  09:12

在不进则退的竞争中,如何发挥优势、追赶跨越?

在发展质量的提升中,如何攻坚克难、补齐短板?

在资源要素的争夺中,如何招大引强、为我所用?

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壮士断腕、革故鼎新?

在扩大开放的潮流中,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在干事创业的进程中,如何励精图治、担当有为?

在7月27日举行的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昆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谋划,这被称为“昆明六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昆明为什么会落后?昆明要怎样发展?昆明未来将向何处去?对于这些问题,相信每个昆明人都在寻找答案。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昆明六问”在全市不断发酵,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大家在进一步认清差距、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在问自己: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聚力重点任务?采取过硬措施、拿出过硬作风,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在新时代展现什么样的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对标分析  面临再次掉队危险

认清形势,方能精准发力;找准问题,方能补齐短板;正视差距,方能有的放矢。

市委书记在市委全会上公开提出这六个问题,这种方式以前从来没有。”有现场参会人员用前所未有、振聋发聩来形容,并将其总结为“昆明六问”,充分展现了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担当精神。

昆明的广大干部不得不承认:纵看昆明,的确是发展了、变化了、进步了,但问题和差距依然明显。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格局中,面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态势。

近年来,我们与自己比有进步,但与一些兄弟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如果不奋起直追,就会再次掉队,甚至被边缘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在全会报告中直言不讳。

一连串的发问,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催人奋进。“昆明六问”在直面问题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昆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期望,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坚定信心。

直面问题  看清差距发现短板

对标是为了找差距,找差距是为了前行。“昆明六问”的提出,在全市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反响,让全市上下看清了差距、发现了短板、明确了目标、找准了定位。

“‘昆明六问’的提出,指出了昆明的痛点和不足,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昆明市社科院研究员尹峻表示,昆明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困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具体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也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加速破解。

而在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昆明六问”是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检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对全市当前发展中众多问题的精准研判和梳理。“这些问题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是客观存在的,六个方面的思考值得我们深思,近期我们已经在围绕‘昆明六问’研究制定涉及本部门的工作。”他说,最终目的是要破解积弊已久的问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虽然是全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放在我们县区也都能找到同样的问题,以前不愿意正视、不愿意承认这些差距,主要是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有县(市)区负责人坦言,“在干事创业的进程中,如何励精图治、担当有为”这个问题对自己冲击颇大,当前亟须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等问题,提振精气神、强化担当作为。

市委党校副教授甘立勇说,这次会议指出当前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六大问题或障碍的根源性因素在于“”,尤其是在于党员领导干部。他认为,全会提出“立足新时代、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的要求,就是对昆明市党政干部提出的时代要求和党性考验,市民“阅卷”的标准就是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和市民全方位的满意度。“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这是昆明党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准良方  指明干事创业路径

在长期关注城市发展的专家眼里,“昆明六问”里提出的举措更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是瞄准昆明症结的一剂良方。

昆明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如何发挥优势、追赶跨越?必须摒弃“家乡宝”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落子布局,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

在发展质量的提升中,如何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切实补齐发展短板,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面对新一轮资源要素争夺战,如何招大引强、为我所用?必须从狭隘封闭的保守思维中走出来,从守成求稳的路径依赖中走出来,从坐井观天的自我陶醉中走出来,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企引技,聚集各类发展资源,夯实支撑发展的重要根基。

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如何壮士断腕、革故鼎新?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革故鼎新的勇气深化改革创新,从制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发,找准症结、抓住要害,大胆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改变束缚创新创造的工作方法,以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活力、惠及人民群众。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必须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划实施一批最体现昆明资源禀赋、最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开放举措,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切实肩负起推动云南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昆明责任。

提振干部“精气神”,如何励精图治、担当有为?必须下决心纠正“庸懒散滑”的毛病,改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理,在目标追求上提高标准,在工作作风上敢于担当,在合作共事上精诚团结,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对问题麻木不仁。‘昆明六问’不仅表明昆明市已经认识到了差距和问题,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解决制约昆明发展的这些问题的决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为大家指出了干事创业的路径。”这位学者说。

积极响应  朝着差距去追赶

程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城市管理、医疗卫生、营商环境、交通秩序、文明城市创建出现滑坡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希望能引起重视。”市民秦羽说,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昆明六问”不仅干部要认真思考,广大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为如何破解“昆明六问”建言献策,共同参与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坚持问题导向,下半年,全市上下将聚力8个重点任务,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奋力开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集结号已吹响,各级各部门也行动起来,纷纷明确了努力方向、拿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五华区委书记吕天云在区委全会上说,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五华区将紧盯目标不松懈,竭尽全力抓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坚决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盘龙区委全会审议通过《昆明市盘龙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实施方案(2017—2030)》,确定了“任务书”和“路线图”,明确努力方向、提供行动指南。盘龙区也明确提出,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要害,奔着问题去解决、朝着差距去追赶、有的放矢补短板,全力推动全区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在加快项目审批方面,近期昆明印发了《关于加快投资项目审批推进项目落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服务业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和政府投资项目3类项目适用于容缺审批。

针对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民生欠账多,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西山区提出下半年将继续加大“三名”工程内培外引力度,力争年内培养教学名师20名、名校(园)长4名;积极推进城中村20号、26号片区等在建地块引入名校,促进合作意向学校落地办学;加快草海片区两所配套学校、西山一中二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坚持“一校一策”,推进昆五中、昆一中西山学校等完中等级创建;确保每年教育领域投入不低于8亿元,努力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普惠的教育资源。

针对全区存在的薄弱短板,官渡区提出,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务实苦干,切实解决存在问题。

通过‘六问’,必将促进‘六改’,随着问题的解决,届时昆明发展将呈现崭新面貌,城乡居民将更好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步伐将进一步得到加快。”尹峻对昆明未来充满信心。

破解“昆明六问”非一人之力、非一日之功,需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强大合力、主动担当作为,立足新时代、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昆明日报 记者傅碧东  首席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