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面推进城市节水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昆明,这座拥有一千两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因水而生。
水安全、水环境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水问题。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明各级涉水部门认真落实水资源节约与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宣传节水观念,加强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和制度,强化节水考核,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公共机构节水、生活节水,开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巩固提升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为昆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三五”之年。在此关键时期,昆明国家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复检。
做好节水优先大文章
从地理分布上看,昆明位于滇池流域,地处长江、珠江、红河流域分水岭地带,境内无大江、大河流经,仅靠大气循环降水,通过地表径流汇集到湖泊和库塘作为生活和生产水源。昆明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较为典型的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城市,被列为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
随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广平坦道路的新建,昆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让春城人民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享受到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也随之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昆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用水已成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201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出台,对加快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从宏观、系统、全方位的角度整体来谈保障水安全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治水思路,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水安全的重要性,再次吹响了中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嘹亮号角,掀开治水惠民的新篇章。
前景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8月2日,市委书记程连元到昆明任职后,首次调研选择了滇池治理工作。程连元在实地调研滇池治理工作时强调:水务部门要牢固树立“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理念,要注重源头治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新建小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社区零排放,减轻滇池污染负荷。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要确保水安全,首先要做好节水优先这篇大文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昆明将进入到量水发展的新阶段,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先导作用和刚性约束,从源头上拧紧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阀门。
完善法规体系“拧紧”水龙头
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才能引导市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和发展要适水发展、量水而行。在制度建设方面,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相关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实施了《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处罚办法》、《昆明市再生水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雨水污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昆明市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昆明市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昆明市非居民用水单位水量平衡测试规范》、《关于在全市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禁止使用淘汰用水器具的通告》、《昆明市新建项目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通知》、《昆明市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实施细则》、《昆明市创建节水小区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前还正在起草制订《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依法开展城市供水节水、地下水保护等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对城市节水管理、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推广、节水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昆明已基本健全了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为顺利开展创建工作和推进城市节水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使昆明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昆明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有效手段,通过深入开展节水宣传,认真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科技,深入指导用水户开展节水管理工作,加大法规建设及节水稽查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再生水、雨水利用进程,全面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城市节水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深入开展。
30年省下6亿立方米清水
节约点滴之水,铸就生态文明。30多年来,昆明历年累计节水量已达6.1亿多立方米,已相当于滇池容量的三分之一。从技术上讲,按昆明每天供水90万立方米计算,这6亿立方米水可供昆明“喝”近700天。
2011年,昆明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金牌。
节水无终点。跻身国家节水型城市行列,对于昆明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新的起点上,昆明不断加以深化和改进,目前昆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已全面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各项节水措施也正在不断延伸和发展。截至2014年底,共审查1938件新建项目节水措施方案,对符合再生水、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均已要求同期配套建设,对未达到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也提出了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预留接口以便将来使用城市(区域)再生水的要求。
截至今年6月底,昆明已建成475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总设计处理规模累计达14.67万立方米/日。其中,“十二五”期间,2014年底昆明共建成449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总设计处理规模13.98万立方米/日。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广泛分布于住宅小区、学校、机关单位、公交停车场、工业企业、服务行业、市政园林绿化等行业和单位,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回用于项目内绿化、道路清洁、公共卫生间冲厕及景观环境用水。已建成集中式再生水处理站9座,总设计供水能力为12.8万立方米/天,建成再生水供水主干管约560千米,集中式再生水用水户220户,正在建设捞鱼河、洛龙河再生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10.5万立方米/天。集中式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区河道生态补水、市政绿化、环卫用水、市政杂用水、公园景观补水及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小区绿化浇灌等。
水是生命之源,节水,也早已成为昆明的自觉行动。目前,昆明已将月用水量在100方以上的5700余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共有440家企业和单位完成水量平衡测试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通过在全市广泛开展水量平衡测试,三年来共测出的漏失量高达206万立方米,修复后为企业和单位挽回的经济损失约710万元;在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已同期配套建成了112个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日设计规模约7.7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7.4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106.22升/人/日,远远低于国家城市居民人均用水标准值上限,这个数据与创建节水型城市前相比,人均日用水量减少40升左右。
今年6月底,昆明创建节水型城市迎来首次复检。昆明国家节水型城市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考核指标和要求,顺利通过复查。根据《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有关规定,省考核组已把考核结果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审核。
欣喜忆往昔,举业在今朝。“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水务(节水行业)主管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精心组织,积极创新,扎实推进,加快昆明节水型社会、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城市!(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