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产业转型升级快步走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超50%
昆明的工业版图,装备制造业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铁路养护机械、柴油发动机、电力装备、数控机床、烟草机械、光学仪器等在全国同行业中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今年1—3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昆明的制造业增加值依然实现了14.2%的增长。
亮点并非只有装备制造业。在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绍刚看来,前三季度,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内生动力继续聚集,民生保障得到增强。“新常态”下,昆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悄然发生,一系列新亮点频现。
“三驾马车”趋于均衡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拉动昆明GDP增长的这“三驾马车”贡献的力量却不均衡,甚至蕴含着很多内在的运行风险。
从需求结构来看,2013年,全市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0.9%、-11.9%,净出口为负拉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而从历年数据来看,昆明投资增速均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71%的贡献率中,有46%来自房地产行业。当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势头难以为继的时候,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就更加凸显。”毕绍刚说,可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尽管GDP增速有所回落,但“三驾马车”发力却在逐步趋于均衡。
具体说来,1—3季度,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比投资9.6%的增速快了1.4个百分点。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0.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3.8%,出口增速远高于投资增速24.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逐步由高度依赖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净出口协同拉动转换。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较2013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三二一’格局更加凸显。”毕绍刚说,2013年第三产业的占比为49.9%,为历年来最高,但仍未超过50%。而根据今年1—3季度数据显示,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43.5:52.5,这也表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
转型升级成主旋律
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产业的转型升级。自5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下发以来,转型升级之于昆明再次被反复提及。
8月6日市委工作会议召开,谋划部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要议程;8月26日,全市工业稳增长促转型专题工作会议召开,“全力以赴稳增长,千方百计促转型”成为主要基调。在此背景下,构建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动力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模式成为主旋律。
这样的主旋律从一批优质项目中可见一斑:先进制造业方面,云内动力研发的天然气发动机已在客车、轻卡搭载,实现批量销售;新材料产业方面,以高新区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方面,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预计年底前实现批量生产,昆明与江淮汽车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正加快推进。
“1—3季度,全市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非烟工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8.5%,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毕绍刚说,前三季度,预计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淘汰造纸、炼钢、铜冶炼落后产能分别为0.38万吨、40万吨、0.18万吨,节能效果明显,经济发展逐步由过去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发展方向,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向转变。
不仅工业项目,服务业发展步伐同样加快:金融业方面,马来亚银行、渣打银行入驻昆明,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入驻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商贸物流方面,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三期)、恒隆广场等商贸物流设施顺利推进,万达广场即将开业,王家营国际物流港将于年底投入运营;旅游业方面,1—3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总数同比增长12.1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19%。
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
经济发展的活力离不开发展环境的优化。今年以来,昆明积极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1—3季度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54.66%,并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高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001年以前的1016项,减少到现在75项,审批时限压缩2/3以上,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前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昆明依然是中外客商青睐的投资目的地。”毕绍刚指出,1—3季度,全市内资到位805亿元人民币,超进度4.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超进度1.66个百分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势头不减。
此外,财政支出持续坚持向民生倾斜。1—3季度,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目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居民收入跑赢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预计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增长速度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3个和5个百分点,比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高3.7个和5.7个百分点。
市重点项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全市今年实施的180项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虽然不够理想,但从完成投资比例情况来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推进情况相对较好,均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0%以上。
“随着长水国际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以及中缅油气管道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加快推进,昆明由我国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特殊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毕绍刚表示,全力冲刺四季度虽然是当务之急,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全市工业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推进转型升级,提振经济活力,昆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昆明日报记者 殷雷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