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副市长王道兴接听市长热线时答网友提问: 采取措施解决城市淹积水问题
王道兴答网友问
云南网讯(记者 罗浩)6月25日上午,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到“12345”市长热线办公室接听市民来电,期间回答了3位网友提问。
网友一:@苹果树
问题:很多市民不清楚昆明的污水排放情况,想知道目前昆明的污水是如何排放的,昆明有多少个污水处理厂,哪个片区的排放到哪个处理厂?
王道兴回复:城市生活污水经小区庭院和单位内部排水管接入城市排水管网,并通过城市排水主干管线最终排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截止目前,主城区已建成5569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配套各类排水泵站120座,旱季主城建成区污水收集率达到92%,流域污水收集率达到75%。
目前,昆明市(不含滇中产业新区托管区域)已建成3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1座(昆明市第十一水质净化厂),处理总规模达221.1万立方米/天, 其中主城区第一至第十水质净化厂处理规模达135.5万立方米/天,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最高标准要求,即:《城镇水质净化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同时,主城区还建成了17座雨污调蓄池,可收集储存21.24万立方米的雨污混合水。
根据昆明市主城区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布局,昆明主城区可分为城北、城东、城东南、城南、城西五个排水区域,其中,城北片区污水收集后由第四、第五水质净化厂处理,城东片区污水收集后由第二、第十水质净化厂处理、城东南片区污水收集后由第六水质净化厂处理、城南片区污水收集后由第一、第七、第八水质净化厂处理、城西片区污水收集后由第三、第九水质净化厂处理。
网友二:@静静
问题:关于滇池的治理,每年虽然有发布一些如蓝藻数量等数据,但是老百姓感受不是很明显,建议加上其他方式发布治理信息,以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方式让老百姓知道,政府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王道兴回复: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治理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关心、关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滇池治理逐步显现成效,目前滇池水质企稳向好,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2010-2014年滇池已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富营养状态指数由72.0下降为67.0,下降7%。与2000年相比,2014年滇池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湖体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分别下降45%、40%、65%、58%,主要入湖河道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分别下降73.3%、78.3%、77.2%。
滇池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2014年滇池水华的分布范围减小,水华的发生频次和强度都明显下降。可喜的是,2014年12月和2015年前3个月,滇池外海连续4个月水质为轻度富营养,2015年4月、5月水质为中度富营养,滇池外海湖体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减轻。
为了让广大网友和市民朋友能够及时、便捷、快速地了解和掌握滇池治理动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滇池管理、环境保护和新闻宣传部门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滇池治理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包括:定期在省市主流媒体上发布滇池水质状况公告;邀请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滇池保护治理的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开通了“滇池清”的网站和微博,及时发布滇池保护治理有关信息,搭建与网友互动的平台;同时,为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滇池治理,市滇池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开展了“守护滇池一线岗位体验”、“我为滇池发声,我为滇池出力”滇池保护治理宣传月、“放鱼滇池保护生态行动”,以及“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 近基层”的滇池保护文艺巡演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滇池保护治理。
对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安排有关部门认真予以研究采纳,并不断改进滇池治理宣传方式,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滇池保护治理情况。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网友和市民朋友关心、关注和参与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为滇池治理添砖加瓦。
网友三:@小苏苏
问题:昆明的下水管道每年都在疏通修理,为何下雨还是易出现“看海”的情况,前不久公布的79个淹水点治理目前是什么进度了,什么时候可以全部治理完不在出现淹水的情况?
王道兴回复:首先感谢网友们对我们城市防汛排涝工作的关心。
城市防汛排涝问题一直是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昆明主城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单点暴雨频发,内涝问题突出,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硬化地面的增加,还有进一步加重趋势。
今年1月以来,抓紧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2015年主城区河道、管网清淤除障应急工程”,完成市政管网清淤202公里、河道清淤22.4千米,清淤总量17.91万立方米,新增雨水收集系统1055套。二是实施完成牛栏江—滇池补水草海清水通道工程,使牛栏江来水通过盘龙江、玉带河、篆塘河、大观河、西坝河补入草海,除了改善草海水质,还增强了主城防汛排洪能力;三是与省水利厅共同制定联发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和滇池的联合调度管理办 法(试行)》;四是在汛前细化完善防汛预案,加强8支防汛应急队伍建设,准备防汛物资,在《昆明日报》公示了城区各淹水点的责任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通 过以上工作,城市防汛能力得到了提升,内涝淹积水有所缓解。
但由于主城区防汛排涝设施滞后,历史欠账多,内涝淹积水还不同程度的存在,6月19日,6月22日发生的两次降雨历时短、强度大,覆盖全城,出现了石虎关立交、老民航路下穿贵昆铁路隧道、牛街庄下穿贵昆铁路等多个淹积水点。经过整治的火车北站隧道、明波立交、北京路省军区门口段、探矿厂片区等地段未出现淹积水情况,石虎关立交、红云片区、春雨路电缆厂段、前兴路万达广场段、兴苑路与西三环交叉口道路等淹水点,多数淹水点退水较快。同时,在处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如二环沿线和其他立交区,出现淹积水频率较高。
针对这两次强降水过程中在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认真调查分析、科学制定淹积水点整治方案,采取近期措施和远期方案相结合,切实解决好城市淹积水问题:
一是按认真督促主城区各防汛责任单位严格落实《2015年应急抢险方案》,主动积极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对淹积水情况较重、影响市民出行的老民航路下穿贵昆铁路隧道、北二环小屯立交、北京路永平路和石虎关立交,采取应急措施或临时性措施,及时解决以上区域淹积水问题。
二是针对淹积水成因复杂、涉及面大、短期内难以彻底处理的片区和老旧小区,积极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工程性综合解决方案,纳入2016年度的城市防洪综合整治计划加以实施。
三是按照《昆明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不断加强防汛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城市防汛排涝基础实施体系,保障城市防汛排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