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光明论】三季度经济数据凸显全年发展信心

28.10.2016  21:38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第三季度增长6.7%,“好于预期”。多项数据回暖释放中国经济企稳巩固的信号,此前一些渲染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调不攻自破。
  尽管“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表现不俗,但仍有悲观者在“唱空”。在当前世界经济疲弱的复杂背景下,中国经济为何能独善其身?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速持平是“强刺激”的结果。10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光明网记者,中国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已初步触底,而且中国经济能够在当前6.7%左右触底,绝不是所谓的“强刺激”。
【新常态 光明论】三季度经济数据凸显全年发展信心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供给侧改革”内生动力在增强
  从国际上看,当前的世界经济和贸易双双走低且短期难以出现复苏奇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向记者介绍,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预计1.6%;英国脱欧后,IMF预测其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2.2%下降到1.5%;而日本经济2016年增速为0.5%比预想的还差,已经进入第三个衰退的十年。发达经济体总体“走衰”、世界经济贸易低迷的复杂背景下,以中国经济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体走高、走强,“能保持6.7%增速实属不易”。这恰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内生动力正在增强的表现。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现触底水平在6.5%以上,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特点是分不开的。张立群指出,一方面,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积累经验中不断改善,一揽子“稳增长”计划可持续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当下的中国还处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历史阶段,经济的韧性和回旋的余地都很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曾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大事件,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当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还远没有完成,这些结构变化中所释放的内生潜力不容小觑。
【新常态 光明论】三季度经济数据凸显全年发展信心
图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经济每月谈”上发言
   内生动力一: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
  2016年10月19日这天,一条“小新闻”和一条“大新闻”发生了饶有意味的关联。“小新闻”说的是,武汉的快递员高金凤1年爬楼超过23座珠峰,5年配送里程绕地球4圈多。堆积如山的快递只是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在当天的“大新闻”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我国服务业增加值2798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占GDP比重52.8%,比第二产业高出1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可以说,服务业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领跑中国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指出,前三季度,在投资增速总体趋缓的形势下,服务业投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008亿元,同比增长11.1%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6%。而服务业经济热点多,新经济活跃,发展前景广阔,已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1-9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达70.7%。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5%。由于服务业发展往往比工业更加稳定,在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在相应提高。
   内生动力二:消费升级“驱动”经济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由于消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黏性,当最终消费支出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就得到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强调的消费可不仅仅是“买买买”,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着力于提升消费品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2012年中国大陆市场消费440亿包方便面,相当于每人吃34包。没人预料到,三年后的方便面产业却陷入危机,全行业销售下滑12.5%,22家龙头企业中已有6家宣布退出市场。一碗方便面里,隐藏着中国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两个大秘密。一方面是外卖电商的冲击,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服务业新经济蓬勃发展。前三季度,电子商务交易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穿、住、行”上的消费升级正在每一个百姓身上悄然发生:健康理念从“吃得饱”到“吃的好”的迭代;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大大缩短旅行时间;消费场景的变更以及产品的升级让消费者可选择的方便食品更加丰富。一面是方便面市场的大幅萎缩,与之相反的却是“两位数”增长的另一组数字:1-9月全国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0%。此外,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1-8月旅游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4.7%,体育服务业同比增长30.7%,健康服务业同比增长16.9%,养老服务业同比增长17.7%。
   内生动力三:新动能“带动”经济增长
  “东莞一塞车,全球就缺货。”位于珠三角核心区的广东东莞,过去30多年是以服装鞋帽为主、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但现在东莞鞋帽服装等传统产业去年跌幅超过15%,而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动能”,正在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
  东莞的探索只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401万户,同比增长27%,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明显高于前两年。经济发展中的“新元素”异军突起,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4.7个百分点;1—8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3%,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5.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新经济茁壮成长,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新动能正逐步挑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梁。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下,稳定性明显提高。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虽然三个季度经济增速客观都是6.7%,但其内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积极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平稳的主基调下正在孕育着化茧成蝶的蜕变。张立群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的拐点附近,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拐点。从高增长平稳进入中高增长,既包括增长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变。目前,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因素已明显增多,但仍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长模式转变则正处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不是无作为,而是必须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光明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