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博会】春城“文化+”迸发新动能
嵩明小街的女子舞龙表演
传统滇剧和民间戏曲好戏连台
VR体验
乌铜走银本报记者 杨峥 摄
记者 张雁群 龙舟
在互联网技术、创新思维的推动下,昆明这座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正展露出迷人的人文魅力,迸发出新的产业动能。
从富民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的天籁之音、乌铜走银的精湛传统技艺,到“全民造物”时尚手工、别致的鲜花美食;从VR/AR互动体验,到人与机器人的交流互动……在创意云南2017文博会昆明馆里,一项项“文化+”融合成果的创意和精彩,让人应接不暇的同时,也让昆明变得更加灵动智慧、生机勃勃。
共赴一场“文化+”盛宴
本届文博会昆明馆里,200多家文化企业携众多新型文化产品登场,展示“文化+”跨界成果,涵盖了文化创意设计、文旅融合发展、新媒体交互式体验、民族民俗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个板块。在展示内容方面,不仅展示了昆明“接地气”的异彩纷呈的本土民族民俗文化和精湛的手工艺,而且更加突出展示了文化与旅游、新媒体、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的成果。
五华区展区内,刚刚落户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的视广科技引起众人围观。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演示下,体验者无需借助键盘、遥控器等身外设备,也不用接近屏幕触控就能对画面进行操控,而这个屏幕仅仅是一片普通玻璃。公司副总经理赵映华介绍,基于这样的捕捉定位和播放,体验者可以在投影画面上踢球以及把球砸中墙面投影并产生炫酷逼真的互动效果。
老牌科技和文化创意型企业盛策同辉携“幻拍”APP亮相展会。基于AR技术,通过“幻拍”APP扫描文化产品,如:钥匙扣、手机壳、手表、特产礼盒、布艺等,静态的图像就会在屏幕上呈现酷炫的3D动态立体效果。
以“绽放中的斗南”为主题的呈贡展区,展现了亚洲花都花卉、文创及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斗南花卉以“花卉+文创、花卉+旅游、花卉+科技”三大板块展示斗南独特的鲜花特色及创意文化。包括广受游客欢迎的永生花相框、陶瓷、扎染围巾、3D艺术馆、普洛丝手工皂、柳编花篮花瓶及装饰品、鲜花饼、玫瑰醋、鲜花饮料等鲜花创意衍生品。
昆明经开区展厅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主题,重点呈现创业者形象和各类双创成果,突出“文创+科技”的双创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既有艺术家的独特创作,又有耳目一新的科技创新,更有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五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五大省级众创空间、三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点云科技、北方奥雷德、睿滨航科、二次元动漫、天地汇大数据、掌肥猫艺术品交易平台等一批创意科技企业,以及“我是花吃”、阿着底民族刺绣、回归文化等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企业惊艳亮相。
西山展区的1911文创主题空间是场景体验为主的创意生活,是消费品工业零售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文创品牌。此次展览围绕主题“现代创意—金木土石布”进行展示,金:解构艺术Ithinking;木:盐—木质音响、异响魔界—风铃等;土:周小姐的店(瓷器);石:爱舍利床灯、钱三毛石器;布:装饰画、《红楼梦》评书手本,并进行儿童绘画互动活动等。
盘龙区电商创业园展示了3D打印技术、鸵鸟蛋雕刻艺术、永生花等高科技艺术品。参展市民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现场体验3D打印技术。
正在崛起的“文化+”产业
最近,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特别忙。前几天公司刚接了一单迪拜的订单,是价值10多万美金的1万个包,这个订单他们要忙活60多天。
憨夯公司是云南典型的文化创意+民族元素的创新手工制品企业,他们立足于云南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以不断创新的设计,推出了民族文化风格结合时尚潮流的各式帆布包、风格各异的民族娃娃、用色大胆的绣花鞋、典雅舒适的服装、别具一格的刺绣首饰等1000多个品种的产品,远销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以及欧洲等地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人民币。“云南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它,就会有无穷的收获。” 憨夯公司总经理任立华说。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昆明鲜切花产量占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并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除了鲜切花,以鲜花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层出不穷。本届文博会上,一个个彩色时尚脸谱、功夫熊猫等卡通动物的盒子,吸引了参观者驻足停留。原来这是一盒盒名为“我是花吃”的鲜花饼,以安宁八街的原生重瓣玫瑰为原料手工制成,新颖的名称、别致的包装设计,这个跳出常规的玫瑰鲜花饼在线上推出后即受追捧。“我们的定位就是云南的鲜花饼不仅好吃,还要引领潮流。”“我是花吃”负责人玛丽说,3年前,5个年轻好朋友碰在一起交流聊天后,突发奇想,想要创出一款不一样的鲜花饼,“我是花吃”应运而生,去年,这个充满了创意和文化元素的鲜花饼年销售额已上千万元。
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传统产业,因为和创意碰撞而获得生机,昆明的“文化+”产业正在崛起。
昆明市文产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博会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发展,进而促进了昆明经济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因其高政策性、高创造性、低消耗能源、低环境污染,是昆明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之一。2016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速约15%,占全省文创产业增加值接近一半。去年出台的《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5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成为全市重要支柱性产业,把昆明打造为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近年来,昆明市强化项目带动,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文创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项目。例如:昆明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昆明重工871文化创意工场项目、 C86山茶坊项目等创业园,还推动了“彩云里·悦天地”文化艺术园区、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秘境M60、《侠隐》影视拍摄场景——屋顶世界等优质项目的落地实施,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等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 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1个,截至2016年底,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共266家,年营业收入上亿元的文化企业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下一步,昆明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从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发展能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强文创产业投融资能力等方面,力促文化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