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星星的孩子” 入公办学校难 专业教师奇缺不仅局限于自闭症儿童 我省特教教师缺口已达4000多人
教师正在帮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
自闭症小科普: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包括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和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等。
患病人数有多少?
自闭症是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病症之一。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我国估计有超过160万自闭症患儿。
有什么治疗手段?
现有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专家说,2岁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治疗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目前相关疗法主要有行动疗法、药物疗法、食物疗法和心理疗法。
我们能做什么?
正确看待自闭症患者,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这些是人人都可参与的行动,也符合联合国设立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的初衷。
云南特殊教育现状
资金投入: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
在校学生:截至2014年12月 云南省特殊教育在校生21009人 比2013年增加3588人 增长17.08%
专任教师:仅有1315人 其中60%的老师属于转岗教师
并不具备特殊教育所需要的知识与经验,严重制约了特殊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教师缺口:按特殊教育生师比平均3:1的要求 我省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缺口已达4277人
昨天是第九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对于“星星的孩子”,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晚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昆明除了盲哑学校外,针对自闭症等特殊教育机构并不多,业内人士称这些机构存在良莠不齐、监管缺失的情况。优秀资源少,专业教师奇缺,致使整个行业发展远远跟不上目前社会的需要。
教师:压力大且磨合期长
几乎每一位受访教师最大的感受都是压力大。并且,没有教材,没有两个一样的自闭症孩子,一切都需要摸索。一位业内人士曾不客气地说:不少特殊教育行业,因为老师不够专业而导致好心办坏事。
压力大 “独角戏”教学的压力
代表教师:杨学文(盘龙区培智学校教师)
一个孩子在拍桌子,一个孩子自顾自地边笑边拍手,一个孩子在教室撒尿,还有孩子在发出怪异的声音……
这是去年7月,杨学文在盘龙区培智学校上的第一节课,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专业的他,那一刻有些动摇了,这像一场独角戏,他能坚持下去吗?
25岁的小伙子杨学文现在依然最怕上课唱独角戏,但更怕孩子出安全问题,他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关注一些孩子,“一看到他们出去了就得跟着去看看。我和在一些特校的同学聊天,大家都说压力大。”
难以满足家长愿景
代表教师:黄丽(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教师)
对于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黄丽来说,压力更多来源于家长。“这里的家长明确需要孩子达到什么标准,有的期望太高,真的不现实。”黄丽觉得自己教的不仅是10个孩子,而是连同家长在一起的10个大人。
她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家长的期望,但总会有深深的无力感,“每天都失眠,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数数也睡不着,然后6点钟准时起床。”
两年后,她终于得到了家长非常高的认同,但代价是身体垮了,“流产了,实在保不住,因为身体太差。”黄丽低下头,眼睛微红。
磨合难:空有热情远不够
代表教师:张春艳(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教师)
张春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次偶然看到58同城里蒙多贝的招聘广告就动心了。
第二天,激动的张春艳拉着丈夫一起跑到了学校,“我听了一节课,觉得上课太艰难了,老师一边讲我一边流眼泪。”听完课,张春艳到单位找到领导,递上辞职信。
然而,特教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说实话,最初的时候,我们是误导过家长和孩子的,尤其现在回想当时的教学方法甚至觉得是错误的,但是没办法,我们需要成长。”张春艳坦言。
专业教师也需摸索
代表教师:朱晓婷(盘龙区培智学校教务主任)
朱晓婷2001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智障教育专业,从业15年。
她也曾在磨合期走过弯路。“才入职不久的一次劳动课,我教孩子洗手。一个孩子不听话在吵闹,我就叫他名字请他停下来。”然而她越喊,孩子就越吵而且故意弄得很大声。后来,老教师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这个时候不停地叫名字反而适得其反。自那之后,朱晓婷明白,必须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我特别不愿意承认我们老师中存在不合格的情况,但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蒙多贝创始人之一的鄢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