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4政府工作亮点

27.01.2015  12:25

 

●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省政府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

合力推进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实施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集中开工739个重大项目。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加快中石油炼油项目建设,分类优化园区布局,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银行融资2806亿元、直接融资1214亿元。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扎实开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设立铁路建设资金、组建港航投资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丽香、保瑞铁路开工建设,蒙河铁路和昆明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昆明南绕城、楚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昆嵩、蒙文砚等23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建设、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试点进展顺利。

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0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万件。

338亿元

水利建设 投资

2200公里

新增石油天然气 干支管道

1000亿元

全年综合交通建设 投资超过1000亿元

●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力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转移农业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效明显。开工建设70个城市综合体,新增生活污水管网1373公里,基本建成2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

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完成75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建成农户科学储粮设施21万套。加快区域扶贫开发步伐,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

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高原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污染减排工作有效推进。我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西双版纳州和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 共精简16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统筹城乡发展、 水价水权、供销社等改革取得进展。“三农”金融改革创新和服务便利化不断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桥头堡建设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了一批重大事项。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务实推进,滇沪、滇冀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296.2亿美元。

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家批准。


●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启动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贷免扶补工作扎实开展。

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扶持12万人创业,最低工资标准再次提高。

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5年任务顺利完成。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

●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发展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实施了10个示范县、65个示范乡镇、469个示范村建设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十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见成效

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

一年来,全省经受住了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 然灾害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盈江、鲁甸、景谷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全 力抓好抗灾救灾。落实“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治理工作力度。依法维护征地拆迁中的群众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电移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效处置昆明“3·01”暴恐、晋宁“10·14”冲突等事件,平安云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