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汽车行业三大任务是哪些?

07.03.2016  11:4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汽车作为节能减排的先锋产业以及增强消费拉动内需的基础产业被多次提及。一是要淘汰黄标车;二是要加快建设停车场和充电设施;同时,二手车市场的激活和加强自驾车营地设施建设也被作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提及。

     淘汰380万黄标和老旧车

    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及“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具体到汽车行业层面,今年将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对于汽车排放和尾气的治理。全国乘联会崔东树表示,与去年不同的是,去年政府提到的是“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与去年相比,今年对于老旧车和黄标车的淘汰目标更加具体和坚决,而对于配套的全面跟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促进老旧车淘汰也将会是今年的一个重点方向。据记者了解,早在2014年,国家就对地方政府的老旧车淘汰有了数字化的考核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按照国家要求,地方政府也制定了限行和补贴结合的促进政策。从环保部公布的数据看,过去两年老旧和黄标车的淘汰任务都基本完成。

    加快停车和充电设施建设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被作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只有做好基础配套,才能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反向促进消费。

    城市停车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一大因素,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去年9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明确要求,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之间。建立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同时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在内的七部委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表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

    一时间,停车市场在去年获得大量的资金关注。记者了解到的多个停车app如ETCP以及丁丁停车等都获得了风投资金。不过,受制于土地资源紧张、所属权分散等一系列问题,在停车领域,市场寡头依然尚未形成,因此,今年的停车市场依然是一大看点。

    与停车场一样,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因此,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到对后端这两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和完善。从相关性上看,停车资源的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电设施的落实和配置,反之,盘活停车资源也可以与布局充电桩并行。而从资本市场看,这项业务也正吸引大量的民资和社会资源进入。

    激活二手车市场

    崔东树认为,在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背景下,政府正在将汽车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来看,虽然国内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但依然有巨大的挖掘空间。激活二手车市场可以加速汽车的普及,也能有效拉动新车销售。早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首度提及“大力发展二手车市场”。但事实情况是,由于排放政策的升级以及各地“限迁”政策的出台,二手车市场受到很大的割裂。车王二手车超市CEO李海超认为,“万恶的二手车限迁政策把好端端的一个大市场割裂成了一个个小口袋,二手车无法流通打击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积极性”。按照业内预计,今年关于二手车限迁的政策有望获得“解禁”或突破。就在前几日,商务部曾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按照国务院部署,从汽车全流通链条着眼、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三个环节发力,拉动新车增长、盘活二手车存量、促进黄标车等老旧汽车减量。今年涉及新车、二手车以及老旧车等三个环节的相关管理办法也就是《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以及《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都要修订。可以预测的是,上述办法的修订有望为二手车的大面积无限制流通铺路。

    而在促进消费环节上,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强自驾车营地设施建设”。目前来看,自驾游已经成为消费者出游的一大主流方式,但我们的配套设施还相对滞后,如果加强营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不仅能提升自驾出游的比例,可能对房车以及七座MPV车型的销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杨海艳)

编辑:袁艳责任编辑: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