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16.09.2020  17:03

  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城驱车60多公里来到鹿鸣乡,一座座高山往后退去,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地出现在眼前,门前鸟鸣玉树、邻里欢聚,房后群山耸立、农田碧绿,街道干净整洁、商品丰富——这,就是鹿鸣乡大山深处的雄里坡农宅统归点。在鹿鸣乡,像雄里坡这样“”出来的幸福家园不止一个。

安置点街道干净整洁

   陡坡变坦途,把农贸市场建在家门口

  “这里以前坡又陡,土地又贫瘠,我们融合资金690多万元打了4台挡墙,才建了这个农宅统归点。”雄里坡村副主任罗朝旺介绍,雄里坡村位于两州三县交界处,受资源性缺水与季节性缺水影响,植被覆盖率不高,一到雨季,泥石流时刻威胁着群众住房安全,而且山高谷深,群众出行、上学都很不方便。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工作实际,抓搬迁,建产业,盖市场。利用地理优势,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功能齐备的1500㎡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的建成,不仅让当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农宅统归点的建档立卡户还可以就近到农贸市场卖菜、做保洁员,增加了务工收入。同时,吸引了周边县乡人流,来这里赶集、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变成现在的“小闹市”。

农贸市场很热闹

  “以前赶集很挤,又在土路上,现在好多啦,市场里太阳晒不到下雨淋不到,赶集很方便,而且到处打了水泥路,鞋子随时都是干干净净的。”雄里坡村一组罗学金笑着说道。

   山顶变“小区”,把猪圈建在家对面

  因山形似龙,植被茂盛,流水潺潺,整个村落仿佛游龙饮水,“龙水村”因而得名,1958年以来,由于忽视环境保护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威胁着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我家原来在的是土房子,下雨院子里都是稀泥,交通也不方便,2016年,政府为我们盖了新房子,你看对面,那是为我们盖的圈。”像王华昌家一样,在易地搬迁点居住的建档立卡户有19户,随迁户10户。

龙水村安置点对面农户每家一间的牲口圈

  为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龙水村在安置点配套建设了24间占地420㎡的养殖小区,并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每户免费发放6-8头生猪。

  搬迁点人圈分离,家居环境好了,圈在家对面,养殖方便了。2020年,龙水村免费向群众发放了6000棵美国山核桃苗,发展特色种植,群众的致富信心更足了。

   农田变果园,把致富金果果种在“后花园

  12200棵沃柑苗把罗溪村荒山变成“小绿洲”,现在走进罗溪村,到处可见正在抽夏梢的沃柑。

  “今年我家栽了1.2亩的沃柑,1.8亩山核桃,3亩青花椒,还有县上的、乡上专家的到地里教我们怎么栽,沃柑地就在我家房后400-500米的地方,照料也方便。”罗溪村异地搬迁点的建档立卡户茶学云说道。

罗溪村挂满枝头的沃柑

  罗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养殖小区,发展肉牛养殖,同时发动群众连片发展沃柑,按照行情,每棵沃柑树结的果子能卖200元左右。

  据了解,2016年以来,罗溪村采取“党支部+产业发展”的模式,发展青花椒944亩,沃柑294亩,美国山核桃310亩,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异地搬迁点有7户建档立卡户种了1175棵青花椒,3户建档立卡户种了255棵沃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日渐凸显。

乡农科站到罗溪教授橘子种植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鹿鸣乡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道路,让一个个贫困村变成了幸福家园。

  云南网记者 翟芯冉 通讯员 杨丽芳 唐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