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云南
云南人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顺利通过滇池国家考核为目标,加强生态建设,着力破解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全力构筑生态环境安全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云南的发展理念在云岭大地深深扎根,结出新的果实。
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当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稀缺的公共产品和资源时,云南依然生态良好。的确,上天的慷慨赐予让云南人有这个自信,但在自信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珍惜这良好的生态,让这份幸福感更为持久。
从长远来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长效机制和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伐必须加快。2014年,省委专门成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强统筹,抓协调,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一年时间里,专项小组持续发力。
——抓工作重点要点。《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审议通过,《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环境保护厅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加强我省县域发展各项规划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印发。
——抓法治和规范建设。《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草案)》、《国家公园标识系统指南》、《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送审稿)》纷纷起草,《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启动,同时启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工作。
——抓难点热点问题。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展开,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任中审计的探索取得实质性成效;关于建立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考核评价体系的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正式开启;重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全面启动。
——抓政府创新管理。目前,《云南省跨界河流、高原湖泊水质生态补偿试点方案》正在拟制;全省水务改革加快推进,建立了全省三级取水许可台账和取水信息库;《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正在积极推进落实。
在狠抓制度建设的同时,我省把生态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昆明市西山区、呈贡区、石林县、晋宁县、宜良县和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8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文明县市区,实现了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零的突破。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328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2014年,尽管经济平稳增长遇到了重重困难,但紧绷在我省各级各部门心头的那根生态环保的弦,丝毫没有松动。
我省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抓手,通过规划引导、制度保障、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行技术改造,加强减排力度,强化环境检测,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我省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技术进步,向节能降耗要增长、要利润。先后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全民节能行动、关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创建等系列行动,支持了一大批节能降耗项目的建设,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开创了节能工作的新篇章。玉溪市通过淘汰关闭一批、兼并整合一批、招商引资发展一批、努力向外转移一批、退二进三入园一批,深入推进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临沧市通过加强节能监测运行调节,推进茅粮集团有限公司锅炉及能量系统优化改造等2014年升级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针对2013年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及污染减排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位推动污染减排工作。2014年初,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污染减排工作;全省污染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又对全盘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专门总结强调减排工作;全省上半年和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均把“促减排”纳入会议内容。全省上下深刻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政绩观、发展方式、工作落实等方面提高认识,抓住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有效减排这个关键,全面深入进行整改。目前,全省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总量减排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减排重点项目完成率大幅上升,全力冲刺国家“十二五”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第一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云南坚定不移选择了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继续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大步前行。
污染防治惠及民生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是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期盼。而要改善环境质量,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2014年,我省继续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从目前进展情况判断,2014年滇池治理综合考核预计可以达到合格要求。九湖所在地的州(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省政府部署,加快推进各湖泊的“十二五”规划项目,认真落实省政府滇池、异龙湖、程海、杞麓湖、泸沽湖、洱海及抚仙湖水污染防治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目前,九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局部得到改善,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基本得到控制,重污染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污染指标呈稳中有降的态势。
此外,以《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为抓手,全省合力推进各项重金属污染防治。在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的同时,通过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保山市通过开展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就地处置试点,“先建后补”解决乡镇垃圾处理问题。普洱市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防治是近几年来群众关注的一大热点。为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2014年我省印发实施的《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多项措施,着力推进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改造和燃煤锅炉淘汰等。加快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自2015年1月1日起,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均可开展PM2.5等新增指标监测并向社会发布监测信息,与国家明确的时限相比,提前1年实现了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新标准监测能力全覆盖。2014年1至11月,昆明、曲靖、玉溪按空气质量新标准(AQI)评价,均未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的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63%。其余13个州市按空气质量老标准(API)评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36%,其中楚雄、蒙自、文山、普洱、大理、丽江等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
多样性保护纵深推进
云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
“保护多样性,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和财富。”我省坚持从“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2014年,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示范引路,普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西双版纳和丽江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与此同时,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起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实施,羚牛、绿孔雀等物种调查项目成果丰富;滇池金线鲃、齿瓣石槲等濒危物种人工繁育成功;滇牡丹、川龙胆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初步建成。普洱市开展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成效明显,文山州特有鱼类等物种资源产业化利用取得实效。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环境保护,从单纯的治理污染到树立生态立省理念,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云南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聆听2014年红土高原的发展旋律,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章。
来源:云南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