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防火“网格化”确保涵养水源
□ 本报记者 黑毅鹤 赵子忠 特约记者 李锦芳
大理景美,绿树成荫,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多年的“呵护”。徒步攀爬苍山斜阳峰、马龙峰等山峰,山麓随处可见一道道铁丝网,入山者经防火检查站点才能入山,在防火检查站,护林员将对入山者进行详细登记,并禁止其携带火源入山;在玉带云游路,随处可见消防管网,以备“不时之需”;在太邑、双廊、凤仪等乡镇的部分山头,一条条防火通道正陆续开辟……
“从涵养水源的角度来讲,森林像一块大海绵,在丰水期,它能把大量的水资源蓄积起来,到了枯水期再释放出来,确保一年四季清水长流。”大理市林业局副局长杨旭东告诉记者,大理市现有森林面积150万亩,呈垂直分布,林木种类十分丰富。近年来,为保护好森林这块“大海绵”,大理市拉开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护林防火战役:2013年共修建水网管道10公里(含200立方米水池3座)、50至100立方米水池水窖35座、防火通道32公里,2014年在苍山斜阳峰至马龙峰山麓架设铁丝网15公里、修建苍山玉带云游路消防管网16.8公里;继森林防火期(每年12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严格执行“十不准”,不准焚香烧纸,不准进山吸烟,不准打猎驱兽,不准烧蜂,不准烧炭,不准在野外烤火,不准烘烤食品和烧火做饭,不准烧山开荒、炼山造林和烧牧场,不准用火把照明,不准小孩和精神病人玩火后,今年3月起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包保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强化防控措施,实行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包山头、村级领导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包农户,形成了全民参与森林防火的网格化工作格局,将森林防火责任逐级落实到人,细化到具体山头、地块,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洱海保护离不开护林防火,山绿才能水清,入湖的水清了,洱海水自然就干净!” 杨旭东说,经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大理市护林防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森林火灾次数正逐年减少。在火源管理及隐患排查情况方面,大理市林业管理部门按照提前分析和预测火险的要求,落实分级响应措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监测辖区内火情,加强巡山防护,严控火源入山,形成时时设防、处处设防、人人设防的防火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共设置防火检查站点19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