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抗浪鱼提前半月产卵 万余尾鱼苗保障增殖放流

24.03.2015  09:35

抚仙湖抗浪鱼提前半月产卵

3月中旬,经过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玉溪市水产工作站和江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不懈努力,今年第一批人工繁殖的抚仙湖抗浪鱼提前半月产卵,此批抗浪鱼卵将达到1万余尾抗浪鱼苗,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鱼种保障。

抗浪鱼曾是抚仙湖中数量最多的鱼类,和星云湖的大头鱼、滇池的金线鱼、洱海的弓鱼,并称为云南四大土著鱼种。1970年代以后,这些鱼种都面临灭绝的厄运。到1998年,抗浪鱼产量不足0.2吨。由于数量锐减,抗浪鱼价格一路飙升,最高卖到了每公斤1000元以上。

为挽救抗浪鱼这一抚仙湖著名的土著鱼类,1998年,玉溪市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启动实施《《抚仙湖抗浪鱼种群恢复试验研究》项目。经过4年努力,项目获得了成功,年产抗浪鱼苗300万尾以上。

近年来,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致力于抗浪鱼、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花鲈鲤杞麓鲤、抚仙金线鲃等抚仙湖土著鱼类的保护、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目前,养殖技术已趋成熟。

据该中心负责人杨崇保介绍,自2007年开展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增殖放流以来,中心共计为抚仙湖增殖放流提供抗浪鱼苗种260万尾,占放流总数466万尾的56%,放流云南倒刺鲃11万尾,抚仙四须鲃6万尾,为抚仙湖增殖放流提供苗种保障。

据悉,2013年该中心云南土著鱼类人工繁育及推广养殖荣获农业部2011-2013年农牧渔业丰收奖;完成了大头鲤的繁育及推广工作,同时还完成了抚仙湖水生生态与鱼康 鱼良白鱼种群保护及人工养殖开发、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等项目的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控和大水面增殖技术等试验研究。

云南日报 记者 余红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