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投入 真心实意服务 真抓实干落实
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我州充分发挥乡镇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轴”的作用。图为洱源县右所镇组织开展泡核桃嫁接技术培训。(图片由洱源县委活动办提供)
□ 本报记者 施贵兴 通讯员 鲁才旺 杨斌 潘宏戈
核心速读>>>
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我州紧紧锁定有服务核心、服务队伍、服务保障、服务场所、服务体系、服务载体、服务机制、服务业绩“八有”服务目标,扎实构建县(市)、乡(镇)、村(社区)、组“四级”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组织联建、服务联办、制度联创“三联”服务机制,落实项目化、集成化、网络化“三化”服务要求,及时研究制定“一个意见三个规划”(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建设完成规划、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三年建设完成规划、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消除“空壳”规划),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求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我州发挥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图为巍山县机关党员干部免费为高寒山区群众送化肥。(图片由巍山县委活动办提供)
在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州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培养服务力量、统筹服务资源、构建服务阵地、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制度、注重服务实效“八大举措”,着力破解服务无核心、服务无队伍、服务无保障、服务无场所、服务无体系、服务无载体、服务无机制、服务无业绩“八大难题”。
优化组织设置,着力破解服务无核心难题
2005年5月成立的大理佳利集团党支部于2013年9月升格成了党总支。为此,集团选配了副总裁担任党总支书记,从集团管理层党员中选拔出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同志分别担任党总支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配齐配强党总支班子。
为破解服务无核心难题,我州强化组织体系和服务核心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在村(社区)设立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城市在依托社区设置党组织的同时,在片区、楼宇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领域,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探索完善区域化党建模式,依托居民区、商务区、开发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认真落实《2014-2016年大理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规划》,12县市于4月初全面完成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常务书记的轮训任务,州委组织部于5月初对21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常务书记进行示范培训。把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培养成基层党组织书记,及时调整不胜任的基层党组织书记。
培养服务力量,着力破解服务无队伍难题
“有了稳定的队伍,服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永平县水泄乡乐把村党总支书记张德雄介绍说,乐把村党总支专门成立了一支由74名党员组成的为民服务先锋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为破解服务无队伍难题,我州坚持以本地干部为主体、以下派干部为补充,不断培养优化服务队伍。一是强化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严格按照中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上半年实际发展党员1896名,占全年计划发展党员总数的68.21%。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目前,全州69个社区的956个机关单位、19337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共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活动15859次,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实事13392件,累计帮助解决社区和群众实际困难5997个;实现每名党员直接联系群众3-5户,认领1个以上服务岗位。二是强化基层工作力量。按照指导员派驻点、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挂钩点及扶贫挂钩点“三点合一”的原则,2014年,全州共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123名,覆盖至全州所有行政村;选派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834名,确保实现分类定级为“后进”的村100%选派、“一般”的不低于50%选派的目标。圆满完成2014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150名新聘大学生村官已全部到村报到履职。
统筹服务资源,着力破解服务无保障难题
“过去,家里人不怎么支持我,认为整日在村上忙,收入还抵不上做一天活。现在报酬增加了,家里不埋怨了,更增强了我工作的信心。”鹤庆县六合乡麦地村党总支书记杨福喜说,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为自己增强了工作动力。
为破解服务无保障难题,州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决定从2014年至2016年,州级财政每年再增加2000万元,12县市财政每年再增加8500万元用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注重基层干部待遇保障。自2014年1月1日起,给全州村(社区)干部待遇再提高300元,在省级财政对村干部的基础补贴标准再提高100元的基础上,州、县市财政在原有基础上各增加配套100元,村干部“一肩挑”的每人每月不低于1800元,正职每人每月不低于1700元,副职每人每月不低于1650元。社区干部的基础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900元。对村(居)民小组党组织负责人和村(居)民小组长,首次给予每人每月不少于100元的工作补贴,“一肩挑”的不少于150元。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财政首次给予每人每月不少于100元的工作津贴。二是注重“退后有保障”。为在职村干部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各县市确定购买档次,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完善村干部退后有保障机制。三是注重完善服务保障。从2014年起,每年每个行政村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从原有的2万元增加到3万元,每年给予每个村(居)民小组工作经费不少于1000元,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构建服务阵地,着力破解服务无场所难题
“村里建了活动场所,我们在那里召开会议、开展培训、举办‘新农村故事会’,党支部还经常组织村民唱歌、跳舞、打乒乓球等文体娱乐活动。”云龙县关坪乡鸭子甸村村民王永红说,村里建起党支部活动场所后,党组织的‘家味’变浓了,村里的风气也变好了。
为破解服务无场所难题,我州明确各级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制定了《大理州2014-2016年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坚持一把手工程抓销号、因势利导抓动员、千方百计抓整合、以奖代补抓保障、通力协作抓合力、一室多用抓拓展“六抓”,破解责任难落实、群众难发动、场地难协调、资金难落实、监管难到位、作用难发挥“六难”;按照每年建设1/3以上的目标,每验收1个州级奖励1万元、县级奖励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把活动场所向党支部一级延伸,大力推进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计划到2016年末实现全州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2014年,全州计划建设完成1250个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
搭建服务平台,着力破解服务无体系难题
“以前办个什么事情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一来社区就一下解决问题了。他们现在的态度也更好了,效率也不错。”大理市下关镇正阳社区居民杨锡林对“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赞赏有加。
为破解服务无体系难题,我州根据项目化、信息化、集成化“三化”服务要求,及时召开全州综合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和业务培训会,安排相关工作;对照《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建设方案备案审定表》,认真审查逐一核实,积极部署完善方案;整合全州“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依托12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10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1078个行政村、65个社区为民服务站,落实2000多万资金,加快推进县(市)、乡(镇)、村(社区)、组四级为民服务中心(站点)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省级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建设补助的基础上,所需建设经费按每建成一个站点,验收合格后,州级补助2000元;注重整体布局,坚持全州一盘棋,今年12月底将全面完成1282个为民服务站点、10万名党员移动终端的项目实施工作。目前,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剑川县、鹤庆县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他县将于今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目标。
创新服务形式,着力破解服务无载体难题
“我们感觉,干部好像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云龙县诺邓镇杏林村村民杨树群说,该县开展“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消除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
为破解服务无载体难题,我州构建网格化的服务网络、打造特色化的服务载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善“三深入”、“四联户”和“1+X”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继续开展“五访五问五帮”、“四百”和城市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群众活动,着力帮助群众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安居难、致富难“五难”问题。大力推广“插甸经验”、“孟连经验”、“绥江经验”和云龙县“干群心连心”活动经验,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州委组织部牵头,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党团服务窗口”,主要受理、办理权限范围内的党员、团员组织关系接转及各种临时性业务,通过“一站”办结,进一步提升了党务服务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四级”党建责任区。县市、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领导干部建立党建责任区,由党组织负责人牵头自下而上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统筹收集办理民情事项。按照“一个问题一名干部负责”的办法进行跟踪服务,建立问题解决销号制度,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三是探索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科学分析各乡镇情况,在44个乡镇试行党代会年会制。乡镇党代表从“会议代表”全面转型为“任期代表”,党代表履职从原来的“一次性”走向“常态化”。党代会年会制的试行,促动党代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心声,使“基层声音”通过提案、提议有效传达到上级党委,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完善服务制度,着力破解服务无机制难题
“完善工作机制后,我们就有了行动指南,开展工作就会更加有序、有效。”漾濞县顺濞乡瓦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茶起忠说。
为破解服务无机制难题,我州及时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州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出台“一个意见三个规划”,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建设完成规划、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三年建设完成规划、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消除“空壳”规划,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和随机抽查、动态评估的监督机制,指导全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同时,以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为点,乡(镇)为轴,县(市)为面,充分发挥组织、党员、群众的作用。县(市)委统一领导各领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乡(镇)指导和支持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党组织做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注重服务实效,着力破解服务无业绩难题
“红色信贷圆了我的创业梦。”云龙县关坪乡自新村的党员吴雄刚介绍说,一直想拓宽致富门路的他,通过8万元“红色信贷”的支持,把饲养的黑山羊从70多只发展到了150只,将种植的2亩中药材扩大到了4亩。
为破解服务无业绩难题,我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通过抓实重点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一是抓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认真落实大理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2013年起,每个县市财政预算以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突出“难点”,优先扶持集体经济零收入村;突出“重点”,不撒胡椒面;突出“亮点”,所扶持的项目均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探索经验指导其他村的发展;突出“特点”,各项目村根据各自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发展思路,找准定位、明确重点,发展集体经济。2014年计划实施160个项目,投入资金1250万元,助力村级经济发展。二是抓实“红色信贷”贷款发放工作。充分总结推广剑川县“红色信贷”试点成功经验,及时召开“红色信贷”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启动了以“组织推荐、银行核发、财政贴息”为主要形式的“红色信贷”活动,把促进农村党员创业就业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头戏,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创业热情。截至10月底,全州已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完成全年应发2.01亿元的94.53%,通过“红色信贷”大力培养党员信贷致富典型,带动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抓实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试点村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全州共确定124个“合作股份”项目村,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各级各部门准确把握“合作股份”的运作方式,确保工作和程序不跑偏。目前,全州挂钩责任单位累计注入集体股本2629.84万元,村集体自筹股本2228.36万元,吸纳民间股本1593.18万元。四是抓实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扶贫开发工作带动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县、乡、村三级成立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实行部门定点挂钩贫困村制度。每个乡镇选派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挂钩整乡推进,每个行政村派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项目组组长,选派54名新农村指导员(含39名常务书记)到整乡推进乡镇参与工作,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以党员为主的项目协调组,积极扶持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建立干部职工产业发展“民情责任区”,由每名乡村干部包保一个“民情责任区”,负责做好产业培植跟踪服务工作,支持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放到哪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数说成效>>>
● 从2014年至2016年,州、县(市)两级财政每年新增1.05亿元用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 计划到2016年末,完成3455个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实现全州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2014年,全州计划建设完成1250个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
● 全州69个社区,共有19337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每名党员直接联系群众3-5户,认领1个以上服务岗位。2014年,全州共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123名,覆盖至全州所有行政村;选派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834名,确保实现分类定级为“后进”的村100%选派。
● 自2014年1月1日起,在省级财政对村干部的基础补贴标准再提高100元之外,州、县(市)财政各增加配套100元,使全州村(社区)干部待遇再提高300元,社区干部正职不低于1900元/月,村干部正职不低于1700元/月,村干部副职不低于1650元/月。
● 2014年,全州发放“红色信贷”2.01亿元,财政贴息603万元。
● 目前,全州“合作股份”挂钩责任单位累计注入集体股本2629.84万元,村集体自筹股本2228.36万元,吸纳民间股本1593.18万元。
● 2013年,全州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85个。今年以来,全州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69个。
● 到2014年底,将全面完成覆盖全州12个县市、110个乡镇、1144个行政村(社区)、10万名党员移动终端接入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建成1282个“云岭先锋服务站(点)”,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让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常态
□ 本报评论员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部署。在实践中,关键是要使服务持久、深入、精细、精准,形成长效化机制,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常态。
结合云南实际,省委提出以贯彻落实 “8433”为主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实施意见后,大理州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一年来的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服务、真抓实干落实,各级党组织掀起了一股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热潮。州委先后出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建设完成规划、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三年建设完成规划、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消除“空壳”规划等系列文件及配套措施,每年由财政增加投入上亿元,直接用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得全州各村集体经济、村组干部待遇、活动场所、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服务平台、服务机制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逐步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公里”、基层组织“零休克”、干群关系“零隔阂”,全州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当前,全州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着眼点,锁定“八有”服务目标,构建“四级”服务体系,健全“三联”服务机制,落实“三化”服务要求,逐一认真对照梳理,以“三严三实”精神抓好推进落实,让老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真正得到实惠。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倒查机制,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层推进,切忌搞“花架子”、“一刀切”,从事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出实效。决不能搞一阵风,紧一阵松一阵,而是要久久为功,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将服务的触角伸到最末端,并逐渐向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迈进,做到群众困难有人帮、基层事务有人理,使服务成为各级党组织的常态化工作。
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即将在我州召开,这既是对我州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和推动,是对全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再动员和再深化。我们要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大理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全省各州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抓住机遇,转变作风,知难而进,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使之成为新常态,让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8433”创建要求在大理结出丰硕成果。
我州抓实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纵向延伸的覆盖体系。图为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为民服务站。(本报记者 施贵兴 摄)
我州抓实“红色信贷”贷款发放工作,帮助广大农村党员创业。图为“红色信贷”借款人在办理贷款手续。(图片由宾川县委组织部提供)
大理市荷花村:精细化服务村民
为了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大理市下关镇荷花村委会党总支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为民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各种精细化服务。
开展民事代办服务。针对村民对流程、地点不熟悉,从而进城办事困难的问题,为民服务队及时增加了民事代办的服务内容。村民只要将相关材料交给服务队,服务队就安排熟悉业务的队员统一进城办理,再将办理好的证件、材料送到村民家中。
开展信件派送服务。由于村内户数较多,以往村民的信件都是邮政送到村委会后由村民自己来取,村委会经常堆积着村民的信件。为民服务队主动承担起送信到户的任务,每天在邮差将信送达后,及时将信件送到收信人家中。
开展红白喜事帮忙服务。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为民服务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全程参与,不收取村民任何费用,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凡办理红白喜事在家邻居全都免费帮忙。
开展敬老爱老服务,给老人送去温暖。2005年起,荷花村按照每人每年2400元至12000元的标准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并在老人生日、生病住院等情况时进行慰问。2014年,荷花村发放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160多万元,发放生日慰问金20多万元,病故慰问金11万元,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建立奖励机制,形成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村党总支设立奖学金,每年对村内优秀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考取大学的学生分别给予奖励。对考入全国前十所重点院校的学生,除给予10000元的奖励外,由服务队购飞机票全程护送至学校,荷花村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一直保持在100%。
通过成立为民服务队和开展各项精细化服务,村内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村民上访事件,增强了敬老爱老的浓厚社会风气,形成了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鹤庆县罗伟邑村:确保服务有场所
近年来,鹤庆县草海镇罗伟邑村委会党总支抓项目整合、资源盘活、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配套设施,积极建设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确保议事有场所、服务有阵地。
抓项目整合,增加投入。充分整合文体活动场所、居家养老中心、公益彩票金、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使之与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动员群众捐资投劳、动员本村外出能人支持、联系对口部门单位帮扶,广泛筹集资金。
抓资源盘活,节省支出。采取新建、联建、改建、扩建和划转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三义南自然村有效利用原老年协会的场地和房屋,三义北自然村充分利用了梨园集体土地,河头自然村借助白龙潭休闲长廊建设活动中心。同时,各村民小组还采取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协调减免税费、村民投工投劳等办法,有效节省了建设资金。
抓规划设计,务求实效。坚持实用、节约、美观的基本原则,使各村民小组的建设方案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与乡风民俗相适应、与文化体育项目建设相协调、与村组经济实力相一致,做到布局设计基本功能不减少,建设标准不降低,资金预算不超标。
抓建设管理,确保质量。组织村民代表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并驻守工地实时跟踪监督,对进场的原材料质量、数量、规格实行登记管理,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合成立了活动场所督查组、验收组,每月现场督查不少于一次,保证了工程质量。
抓配套设施,规范运行。完善配套设施,确保有标识牌、有党员活动室、有支部和村民小组办公室、有文化宣传阵地、有健身娱乐场所以及有门牌、桌椅、党旗、档案文件柜等设施,逐步配齐日常管理人员,并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自2012年3月以来,罗伟邑村党总支部先后共投入资金588万元建设了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投入资金310多万元,建设了三义南村民小组活动中心;投入资金168万元,建设了河头村民小组活动中心;投入资金110万元,建设了三义北村民小组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