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贫办常务副主任吴遂:到2020年云南将基本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壮美的老君山深处,放牧仍是村民们生存的重要方式。
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指导云南扶贫工作时,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他还特别强调,鲁甸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要一起抓。
云南扶贫攻坚战一直在延续,“十一五”期间,全省贫困人口从2005年底的737.8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325万人,减少了412.8万人。但巨大的贫困人口数字还深深地压在肩膀之上。新常态下云南扶贫的根在哪?点在哪?在记者的采访中,省政协委员及省人大代表们给出了自己心中的扶贫工作的“根”与“点”。
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办常务副主任吴遂——
到2020年云南将基本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在今年的云南省两会上,代省长陈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再减少100万以上扶贫对象。
云南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省份,有国家扶贫重点县73个。“十一五”期间,全省贫困人口从2005年底的737.8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325万人,减少了412.8万人。吴遂表示,云南扶贫开发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从全国各省区的情况来看,云南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贫困县数全国第一,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主战场之一。“根据2011-2020年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云南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使贫困区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教育、卫生和住房。”吴遂介绍,云南致力于提高全省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使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接近全省水平,扭转贫困地区发展的趋势。“云南扶贫的量大面广,全国定出的14个特殊困难扶贫攻坚的片区,云南占了4个,这个片区就是云南以后要着力发展的工作区域。”
“云南结合实际推进许多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比如城乡推进,这是2007年以来结合云南实际推出的云南特色扶贫模式,在全国来看都是没有的,而且效果十分明显,整县、整村的推进成为了云南扶贫的一种模式。”吴遂介绍,云南省扶贫开发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创造了具有云南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
吴遂表示,云南脱贫攻坚实施主要有三个路径,一是年轻一代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通过培训,让他们尽可能地就业,第二是留守在农村有劳动力的人,加强技术培训,加强产业扶持,让他们增加收入,第三个路径就是丧失劳动力的这一部分人群,通过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来进行帮助。
根据规划,到2020年,云南将基本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基本解决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省政协委员、怒江州政协主席陈建平——
扶贫最根本是要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怒江是一个整体贫困州,也是云南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是云南省扶贫攻坚的上甘岭。”省政协委员、怒江州政协主席陈建平表示,怒江州的贫困面比较大,贫困人口比较多,贫困程度比较深。
“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但靠怒江州的条件很难发展,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陈建平认为。目前国务院已把怒江立为全国三个扶贫攻坚示范州之一,加快推进同步建设小康社会。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怒江作为扶贫攻坚,整州推进的重点州市。
陈建平介绍,省委、省政府领导两次到怒江召开扶贫攻坚的现场会,大概每年投入扶贫攻坚的资金有10个亿左右。《怒江州扶贫攻坚总体方案(2013-2017年)》,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48亿元帮助怒江扶贫攻坚,方案开启了我省以建制州为单位,整体推进扶贫攻坚的先河。
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以整乡整村推进、安居工程、易地扶贫、产业扶持为抓手,帮扶到户到人,项目到户到人,认真解决贫困群众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等问题。
“作为扶贫攻坚来说,就扶贫来做扶贫还是有他的局限性,因为要解决农民的最终出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陈建平表示,云南将通过小城镇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使老百姓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到外省市,一部分农民则到城镇就业。
陈建平认为,怒江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是交通,以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通过发展水电等项目带动怒江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小城镇的建设,也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贡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正山——
旅游兴县 会让这里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贡山县深居中缅边境滇藏结合部的怒江州,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这里有壮丽的高山峡谷风光,有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但这里至今仍是云南最贫困的地方之一。扶贫工作在这里备受瞩目,如何来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扶贫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消息,习近平收到来信后回信祝贺并作出重要批示。如今隧道已经贯通,独龙江也结束了数千年来冬季大雪封山道路不通的历史。当地扶贫工作受到了国家与省级层面的大力扶持,在省委书记李纪恒的大力推动下,云南省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彻底改变独龙江的贫穷落后面貌。
如今,贡山县的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旅游开发方面,贡山县将以推进民居改造为主打造特色旅游文化村寨建设,在贡山县内三乡一镇中,每个乡镇至少有4~5个特色村寨,以差异化的建筑外观和民族文化为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方面,目前有独龙毯、独龙族及怒族服饰等特色产品正在研发和培育之中。“现在我们的独龙毯非常有特色,而民族服饰方面也将吸纳时尚元素,打造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旅游产品。”在马正山的设想中,早已描绘出了一幅贡山旅游开发蓝图,他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个让人向往、让人兴奋、让人激动的地方。”
扶贫,需要找准自身优势,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日益看好的形势下,贡山县也找到了自己的“支撑点”。马正山介绍,现在贡山县在打造“一草两树一药”产业,此外,“一蜂三畜”产业在贡山县也极有潜力。现在独龙中蜂养殖,独龙牛、独龙原鸡、高黎贡山猪,这些都是特色品牌,下一步也有极大的突破空间。
迪庆州州长黄政红——
聚集分散贫困村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今年省两会期间,迪庆州州长黄政红也就迪庆州扶贫建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介绍,2014年,迪庆州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由过去的贫困人口近20万减少到了去年只有14万人。
迪庆作为五大藏区之一,扶贫工作有怎样的思路?黄政红介绍,迪庆的扶贫主要是从过去的散装型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功能性,整片整村的帮扶。
“我们已经推行了两三年,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黄政红说,迪庆地广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以前改善生活条件这方面,拉点修路,成本很高,现在迪庆正逐渐将分散居住在生态脆弱的高原上、生活贫困的居民,以生态移民、产业移民的模式,三措并举,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黄政红介绍,迪庆扶贫移民做得比较好的模式是达日模式——把分散在山头上的156户、近千贫困村民,移居到江边,由国家筹措资金为他们开垦田地,引进新的产业,比如葡萄、核桃、油橄榄基地,并让他们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五六年后,村民的产业得到发展,将能够彻底实现收入增加、脱贫致富的目的。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