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承认昆明现在不完美 但相信不是她的最终模样
回帖人“皮特王”昨日接受春城晚报专访,
他认为观察一个城市走势,不能简单从短期表现来判断
我们承认昆明现在不完美 但相信不是她的最终模样
两篇关于昆明的网帖引发舆论热潮,并不断升温。昨天,我们联系上《你在昆明复制上海,我们在昆明创造昆明》作者“皮特王”、米巢智能家装的CEO王强。
他认为网友“一棵老松”在写《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时确实花了心思,也写出昆明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总的判断理解有些偏激,“我回云南3年来,写了数十篇有关云南经济的研究和评论文章,与他的感觉差别很大。”王强说,身边朋友不少也持相同观点,经过讨论,决定站出来回帖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昆明——“她还不完美,但她正努力蜕变着!”
对于《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这篇网帖,王强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
其一,是说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较混乱。“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存在城市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等问题,相比其他二三线城市,昆明并不突出,不能作为减分项。”王强认为,观察一个城市走势,不能简单从短期表现来判断,这样不够客观。“2001年,我大学毕业到广州工作时,对广州的印象也很糟糕。但不到10年时间,广州已蜕变成整洁漂亮的淑女,跟香港很接近。”
“昆明现在尘土确实多,但这是昆明正在建设的表现。当城市建设刚启动,贸然作出判断不公正。我们承认网帖描述的现象存在,昆明现阶段并不完美,但不同意这位上海网友给出的最终看法,相信这不是她的最终模样。”
其二,是说昆明没有超级精英。“昆明,谁敢站出来说自己是超级精英……即便在未来一线城市人才挤出效应发生,承接这部分挤出人才的城市,恐怕也很难轮上昆明。”这是原帖中的一段话,王强对此记忆犹新,他认为,这位上海网友的论断,是把阶段现象当成永久性存在,并缺乏对昆明社会人群变化的深入了解,而且缺乏耐心和充足的准备。“对于从大城市回到昆明的人来说,短期内会有不适感,很普遍的情况就是:难以快速找到理想工作,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但既然来昆明,就需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和适应她。”
王强认为,直接拿上海跟昆明比,并不合适,“上海是中国建设最好的城市,文化积累和经济发展一直领先,城市公共服务和发展氛围也较好。昆明还没进入现代化快车道,怎么能直接拿来跟一个国际大都市做比较。”本报记者 谭江华
网友声音
昨日,不少网友通过长微博、网帖等方式,有理有据地对昆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晚报已开通互动平台,欢迎大家分享你对建设“完美昆明”的建议。
城市规划
注重城市功能区划分
西安网友@玉颜不改:昆明的规划建设应杜绝一味追求高楼大厦,多从片区定位划分方面来考虑具体布局。翠湖—云大片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再深挖、提升形象;南屏街商业片区可继续提升品位、丰富功能;滇池—环湖路片区应更强调景观提升和养生、旅游方面的作用。我们西安就是这样,高教区、历史文化区、商业区的划分十分显著。
新建筑与老建筑有机统一
重庆网友@种卒卜:在青岛、武汉、南京和厦门等城市,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都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所在。反观昆明,老建筑几乎清一色变为“餐厅”,这实在可惜。希望可以把老建筑与新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好地保护它们。
人文风貌
恢复和再造有价值的人文街区
成都网友@晏清:昆明打造的钱王街很有感觉,且提升空间很大。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不能全是卖宣纸、卖手工筷子,应该有能体现昆明本土生活的文化企业来打造标杆性的“门面”。不妨尝试恢复钱王街不远处老景星花鸟市场,重现老昆明市井风貌。
突出昆明的历史名人足迹
青岛网友@明一石慧:我们青岛的旅游地图上,对名人故居专门标注。可在昆明的地图上却几乎看不见。历史文化资源是后人最值得“炫耀”的资本,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史上,蔡锷、冰心、林徽因、梁思成等名人都在昆明留下过足迹,不好好“炫耀”下可惜了。
环境保护
在昆明推广“乐水行”活动
北京网友@鹏博士:北京的“乐水行”活动已开展多年,这种活动既能让市民亲水近水,还能监督不法行为。昆明在治理滇池的过程中,更应该通过此类活动,长期地让市民真正参与到治理中,成为河道、湿地和滇池的主人,只有这样,滇池治理才有希望。
生活宜居
细节处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理念
网友@pulover:城市的细节管理不需要花费太高成本,但往往最能体现管理水平,这一点可以参照杭州的做法。在杭州,每个十字路口都在路中设置了左转等待区,这样能增加通行能力。可在昆明,只有在广福路与滇池路交叉口的早晚高峰期才能看到这种管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加强。(春城晚报 记者李超整理)
邀你参加
你对昆明的发展有何高见?本报已经开通互动平台,欢迎分享你宝贵的建议。
征集渠道:
1.春城晚报官方微信平台
2.春城晚报热线电话64100000(春城晚报 记者谭江华)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