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煎饼大叔"感慨走红 超重煎饼:那是不可辜负的母爱
母亲亲手摊的煎饼让臧先生夫妇幸福满满。
父母为返程的臧先生赶制煎饼。图据微博
臧先生的行囊装满了家乡的味道。
母亲做的煎饼,让他的行李超重30斤,臧先生却因之走红,“妈妈给我的煎饼,引起了漂泊在外广大游子的共鸣!煎饼事小,但饱含着共同的思乡情结。”
大年初六,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一位带着煎饼坐飞机超重的大叔爆红网络。
原来,大叔的母亲为他做了30多斤煎饼,导致他的行李超重。为了把填满母爱的味道带回成都,他把煎饼抱在手上,以一种从未有过的造型登机。
这位大叔,名叫臧涛,在成都工作。在网络世界里,人们都称呼他为“煎饼大叔”。
一夜之间,他在机场那略显狼狈的图片成为春节后最具温情的符号。
对于自己的突然走红,臧涛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慨,“妈妈给我的煎饼,引起了漂泊在外广大游子的共鸣吧!煎饼事小,但饱含着大家共同的思乡情结。”
新网红
煎饼是妈妈的爱
这个春节返程,因为带煎饼坐飞机超重,大叔臧涛走红网络,引发网友共鸣——有一种行囊叫做母爱。
大年初六晚,臧涛与亲人依依惜别后,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出发前往枣庄,再乘坐高铁辗转到南京乘坐飞机返回成都。
这一路,臧涛并不轻松。他的手里,他的肩上,行囊塞满的是家乡味道,更是沉甸甸的父母之爱。
只见他手拉一行李箱,肩背一个和自己双腿差不多长的迷彩包,再手提一箱鸡蛋,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山东汉子呼哧呼哧地来到了禄口国际机场,排队等候着换取登机牌。
“先生请问您带了些什么,已经超重了。”正准备将行李箱和迷彩包托运的他,收到了这样一条提示语。“怎么办?”臧涛立马把压在背包最底下的煎饼拿了出来,一大摞的煎饼让机场工作人员懵了,“这是什么饼子,怎么这么多?”工作人员惊呼。“老母亲昨天给我烙的煎饼。”臧涛一边整理,一边笑呵呵地作答。
他的行囊里,除了重达30多斤的煎饼,还有两大袋萝卜咸菜、一桶萝卜丁咸菜、一大袋牛蒡茶和一大盒土鸡蛋……
“临别时,我妈朝我的包里能装多少就装多少,满满都是母亲的心意。”臧涛给机场工作人员解释,还说“我的朋友早就预言这个包会超重,果然超了!”
他告诉机场工作人员,这些煎饼是妈妈的爱,这一趟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一包煎饼带走。
那一堆重重的煎饼感动了机场工作人员,对方向航空公司提出了申请,免收了超重的2.3公斤的行李费,还找了方便袋给他装煎饼。
整理了一番,“煎饼叔”提着10公斤的煎饼和鸡蛋登机,其余行李全部托运了。
这个小插曲,被行人拍摄上了网,于是新春网红诞生了。
念亲思
无法辜负的心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维系臧涛和母亲感情的,不是身上衣,而是年过七十的母亲坐在柴火堆前一张一张摊开的煎饼。
“每年过完年返程,母亲总是乐于给外出的孩子准备各式家里的土特产,烙煎饼是必备的。”臧涛说,家里四姊妹,除了大哥留在父母亲身边,其他都在外立业成家。他自己在24年前到的成都,先当了22年兵,两年前转业到成都市锦江区一街道办工作。
常年在外的他,只有过年时才有机会回老家看望父母。而每次临行前,母亲都要为他准备满满的行囊,这都是臧涛无法辜负的心意。“总觉得对她有亏欠,行李再重我都得带走,也算是我对母亲感情的弥补。”
实际上,早在大年初四,母亲就和臧涛商量好烙煎饼的事。初五一大早,戴着毛线帽的母亲就钻进灶房旁用水泥砖搭起的小屋,坐在了直径一尺八的鏊子前,娴熟地摊起了煎饼……父亲则在旁边默默地抽着旱烟,盯着鏊子下的火势,不时将身边的庄稼秆子添加进炉中。
三四个小时后,一百多张热腾腾的煎饼出炉,母亲又佝偻着身子,将煎饼一张张折叠成厚厚的扇形。那些烙得不漂亮的饼,有残破或者特别厚实的,母亲都细心挑选出来留给自己吃。
臧涛回忆,初五串完门的他,一进家,父亲就笑着说:“三儿,看都给你准备好了。”
顺着父亲的指引,臧涛看到,一摞厚实的用白布包好的煎饼摆放在桌上。“三儿喜欢就给他多带点。”站在身边的母亲提醒。
寄乡愁
难忘家乡的味道
回成都后,臧涛把成摞的煎饼一个个揭开晾晒,整整一笸箩的煎饼,足够一家人吃上一个月。
2月6日傍晚,和往常一样,下班后的臧涛停好车,快步走进成都某单位的家属院。
“是谁的煎饼超重30斤哦?”正准备走进一栋六层小楼时,邻居的一声善意的调侃让臧涛停住了脚步。“不知道是谁哦,可能是煎饼大叔吧。”话毕,臧涛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春节后正式上班的这两天,臧涛已经习惯了来自同事和邻居这样的玩笑。他口中的“煎饼大叔”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对于自己的突然走红,臧涛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慨。“妈妈给我的煎饼,引起了漂泊在外广大游子的共鸣吧!煎饼事小,但饱含着大家共同的思乡情结。”
臧涛和夫人赵芳都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家乡的煎饼是两人的最爱。
回成都后,臧涛担心妈妈烙的煎饼变质,把成摞的煎饼一个个揭开晾晒。他算了一下,整整一笸箩的煎饼,足够一家人吃上一个月。
“在成都,几乎找不到我爱吃的那种煎饼味道。虽然平常想吃煎饼也能在网上买到,但是大部分都是机器煎饼,没有纯手工煎饼的味道,还是母亲烙的手工煎饼好吃。”臧涛说,他一顿能吃三四个煎饼。
记者观察到,只要一提到煎饼,臧涛立即眉飞色舞。
他说,他吃着煎饼长大,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为此,他还从家乡买来一个烙煎饼的鏊子,重达七十余斤,平时被臧涛“藏”在家属院的小库房里。“想吃煎饼的时候就自己烙,以解乡愁。”他说,一般就着大葱蘸酱,或者萝卜干榨菜吃。最好的是就着热乎乎的青椒土豆丝,冷热结合,口感更棒。
走红后,这位煎饼大叔的煎饼也迅速走俏。
“我和妻子的同事都争相想尝尝山东大煎饼的味道,老母亲的煎饼送出去不少了。”臧涛说,不过,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一些朋友或者同事吃不惯口感有点硬的煎饼。“有人还好奇地问我,‘你带的那个纸’好吃吗?”臧涛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儿女,尽管煎饼是臧涛夫妇的心头好,但在成都“土生土长”的儿子却不太感冒。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摄影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