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机遇并存,微众银行能否站在互金风口之上?
02.02.2016 17:15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微众银行的高估值逻辑
刚刚成立一年的微众银行此番估值已达55亿美元,起点不可谓不高。微众银行于2014年年底获批开业,注册资本30亿元,其中腾讯作为最大股东持有30%的股权,深圳市立业集团和深圳百业源是微众银行另外两家大股东。作为首家获批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可以说是我国银行业创新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目前,微众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主要是个人及小微企业存款;主要针对个人及小微企业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以及票据、债券、外汇、银行卡等业务。消息称,如果成功获得融资,微众银行极有可能会利用资金扩大现有的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等投资产品以及“微粒贷”个人贷款服务。
微众银行之所以能够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很大程度在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具备的风控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而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所在。此外微众银行和腾讯海量的用户及丰富的社交数据结合也让这家公司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微众银行可以借助腾讯平台收集到数据,开发出更有效的方法来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并同时提供更吸引人的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金融业正发生着重大转变,用户的行为也正在发生改变,银行业势必要对IT架构进行重整以便能够给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匹配。这种匹配包括扩展能力、高度的标准化、低成本、处理海量数据,然而传统银行沉重的历史包袱使得他们的技术转型难度和成本都会极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应对移动、云以及大数据的趋势,而这无疑给微众银行一系列互联网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
事实上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微众银行在过去一年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去年9月,微信对部分用户增加了微粒贷服务功能,这是微众银行去年5月发布的首款产品,据报道称,截至2015年12月末,微粒贷贷款余额74.95亿元,共开通白名单客户2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金额757亿元,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
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微众银行的身后有三大股东:腾讯、百业源和立业集团,作为大股东的腾讯将自己的影子和基因深刻地嵌入了微众银行。坐拥强大社交数据、依托未来新兴支付技术的微众银行,可以说已经从远程开户、存贷汇、信贷产业链等多方面重构了传统金融业。
“补充者”,这是微众银行的切入方向。虽然微众银行背后有互联网巨头腾讯,这家公司在网上的海量客户群对腾讯的QQ、微信等产品拥有极大的用户粘性,这些人很可能转化成微众银行的金融客户。但从资本规模看,目前微众银行注册资本仅有30亿元,按商业银行杠杆率4%计算,也就几百亿元贷款规模,相比全国60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还是微小得很。
这种资金规模上的差距,让微众银行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大银行不做的市场缝隙,定位于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主,这些小存款客户群往往是银行机构所忽视的。互联网基因则让微众银行最终展现出一种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的模式:“没有物理网点、很少发卡、甚至没有太多存款和贷款”。
“连接者”,这是微众银行给自身的定位。即一端对接互联网企业,一端对接金融机构,共同服务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在这个“连接者”的角色中,微众将向合作的银行提供客户,以及科技和数据分析的支持,并负责产品设计和推广创新,同时还提供以较低成本来持续服务这些客户的渠道。
而为了扮演好这一角色,微众将尽量和合作银行共享客户,由合作银行为双方的产品提供资金。甚至在远程开户还未放开的背景下,微众会将用户账户开在合作银行。“你可以理解为,个人和微型企业是我们的用户,但不是我们的客户。”
“移动化”,这是微众银行产品的主要特色。不久前BBVA创投执行董事Jay Reinemann撰文预测2016年互联网金融趋势时表示,新数字金融服务应以智能手机为出发点。在他看来,高达87%的千禧世代族群,日夜都不会让手机离开身边。因此,若要持续掌握机会,任何一个新的数字金融服务商业模式,都应该要以智能手机作为出发点。据统计,中国移动银行的用户数从2011年的3200万到了2013年已经超过了2个亿,而预计这个发展的趋势只会越来越迅猛。到了2017年,移动银行的用户数会将近到5个亿,渗透率将近1/3的中国人口。
而这对微众银行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我们从微众银行的官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家银行绝不同于传统的银行机构。微众银行PC端仅留下一枚二维码,而且并没有PC端入口,只提供移动端的服务入口,PC端起到仅仅是对移动端的导流作用。
对微众银行来说,其实更想做的是帮助银行更好的服务客户,并且尽可能的覆盖到更多早前银行业没有覆盖到的中小微人群,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众银行并不是想要颠覆银行,而是成为金融业的连接者,传统银行的补充者。
风险后存在巨大机遇
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的微众银行在发展上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尤其是政策方面,伴随着民营银行的推进,相关的监管政策虽然在加紧制定中,但眼下正在征求意见的民营银行管理办法仍然相对较为保守,对资本充足率、不良率等指标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民营银行并未获得足够宽松和灵活的发展空间。但微众银行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李克强总理曾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对微众银行进行了考察,并见证微众银行成功完成第一笔放款业务。并表示将会“给你们一个便利的条件,温暖的春天”。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其实对互联网民营银行肯定是秉持支持态度的。
而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微众银行的特殊之处在于和腾讯互联网技术能力的紧密结合,腾讯海量数据给微众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这类社交数据其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众所周知,传统银行的客户信息十分严密,包括个人身份证、实名卡、消费记录等等。相比之下,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往往不全。进一步说,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很难还原用户在现实中的信用。数据采集得越多,风控流程越复杂,而由此带来的“数据噪音”可能也越多,模型越失真。对腾讯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现在的微众银行无疑仍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眼下的互联网银行发展也存在诸多障碍。但数字化一定会是金融业的最重要趋势。微众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微和个人,完全依靠大数据和技术来进行信贷业务,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并没有案例可循,但其未来却很可能会打破束缚传统银行的条条框框,真正让中国金融业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社交数据虽然现在存在缺陷,但腾讯已经在尝试利用其大数据平台TDBANK,对不同数据源进行采集,这会包括即时通信、SNS、电商交易、虚拟消费、关系链、游戏行为、媒体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在社交数据之外,腾讯也正在积极构建足够的场景。眼下微众银行已与多家O2O生活服务平台合作,将银行金融产品嵌入至服务场景中。
得用户者得天下,这句话同样也适合未来的金融业。银行的一切业务源自客户,纵观各大传统金融业务乃至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激烈的流量争夺战,归根到底争夺的是客户的账户资源。依托强大的微信和QQ入口,微众银行在推广和获取用户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央行对电子账户及远程开立账户的规定放松也让微众银行有了进一步腾飞的可能。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电商、互联网和社交发展基础上一种升级,这也是为何背靠电商平台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能够短时间就取得成绩关键原因所在。随着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互联网消费经济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消费金融将爆发巨大的能量,而这恰恰是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领域。从0到1,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眼下仍然还是新生事物,虽然眼下还可能面临很大风险,但其发展潜力却早已不容忽视。
来源: CCTIME飞象网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02.02.2016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