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去世 曾与云南结情缘
徐悲鸿为廖静文所绘的画像 资料图片
云南钢笔画家刘鸿源曾去北京拜访廖静文 供图
云南画家孙建东及其学生当年与廖静文合影 供图
徐悲鸿画作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这是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给徐悲鸿写的一首诗。在徐悲鸿去世60多年后,其夫人廖静文女士溘然长逝,享年92岁。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证实了该消息。与徐悲鸿一样,廖静文曾多次来过云南,对这片红土地有深深的眷恋,在许多云南艺术家眼里,廖静文先生不仅是个艺术大家,还是对小辈照顾有加的长者。生活
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
“我不仅爱徐悲鸿,也是他的崇拜者。”廖静文被评价为“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但是廖静文并没有将自己束缚于“小爱”之中,而是把“小爱”转化成“民族文化的大爱”。
廖静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管理员。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婚后才7个春秋,徐悲鸿于1953年9月26日不幸病故。从此,30岁的廖静文就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儿女,为抢救、捍卫徐悲鸿留下的堪称国宝的遗产而开启了漫长的苦旅。她还把徐悲鸿创作的1250多件作品(包括不少写有“静文爱妻保存”字样)、收藏的1250多幅唐、宋、元、明、清的绘画珍品、外国名画以及上万册图书、图片、碑拓等美术资料全部捐献给国家。廖静文说:“因为悲鸿是人民的艺术家、人民的儿子,他的作品和收藏也都应该属于人民,属于全人类,我绝不能据为己有。我这样做也是实现悲鸿生前的愿望。”
之后,她一边为筹建徐悲鸿纪念馆而操劳、奔波,一边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为撰写《徐悲鸿的一生》等书稿而提高文化水平和写作能力。并把北京的唯一一套寓所捐赠,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1957年,廖静文出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等,把徐悲鸿的艺术精神继续延续下去,“完成悲鸿未竟的事业”。
在家人的眼里,廖静文既是一个有原则的艺术家,又是一个慈爱的长辈。徐庆平说,母亲自己省吃俭用,却将积蓄捐赠给红十字会开设廖静文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就在去世前几天,她还忙于鉴定徐悲鸿的画作。” 上周日,徐庆平最后一次看望母亲,临走前,年逾九旬的母亲一定要起身将他送至门口,望着他离去,“现在想想当晚的情形,恍如隔世,心里很酸楚。” 徐庆平说。
受邀来云南采风
优雅美丽 对小辈照顾有加
廖静文与云南情缘要从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讲起,当时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邀请全国99名画家到云南采风,廖静文也是受邀嘉宾之一。云南广播电台主持人萍雨当年采访过廖静文,当时她是名实习记者,记得廖老当时已是70多岁了,居然还是显得那么端庄、美丽。挺拔的身材,穿一件十分合体的古典墨绿色裙子,身姿窈窕格外秀美。萍雨回忆:“当我同廖老握手时,看到她炯炯有神的明眸闪耀着温润而又充满睿智的光芒。当时第一个反应是,以后老了也能像廖老这么美就好了。在酒店,廖老热情地接待了我,请我吃水果,主动给我递名片,对小辈照顾有佳。”
孙建东作为当时云南受邀的五位画家之一,遇到廖静文先生后告诉她:“袁晓岑老师是徐悲鸿老师的弟子,我是袁晓岑老师的弟子,所以我也是徐悲鸿老师的第三代再传弟子啊!”廖静文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说:“太好了,云南美术后继有人了!”
举办徐悲鸿遗作展
亲自到昆明指导布展
2004年,为了纪念中国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保山市和云南省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了徐悲鸿遗作展。时年82岁的廖静文应邀专程来到昆明,她带来了从徐悲鸿纪念馆里精选的40幅书画作品(包括《愚公移山》等名画原件),亲自指导布展。在一周多的展览时间里,许多崇敬徐悲鸿、廖静文的普通群众慕名而来探望她并咨询一些问题。廖静文显得很开心,“想不到,在云南还有那么多的悲鸿书画的真迹”。
云南钢笔画家刘鸿源与廖静文也有很深厚的友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道:“那是2009年7月31日,我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拜访廖静文老师,请她对我的画作提提意见。本来规定的15分钟的采访,但我却和廖先生聊了足足55分钟。当时我把之前的画册《红河揽胜》给她看后,她特别喜欢,之后,她又问我,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吗?我就把我的梅花写生册页拿给她看,说我准备出一本梅花的书。她二话不说,拿过纸笔,挥手写下‘鸿源画梅’四个大字,并落款和盖章。她鼓励我艺术一定要从生活中来,要坚持写生,让我非常感动。”
廖静文曾在《徐悲鸿的一生》书中写道:“悲鸿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去到云南的,他在那里同云南人民一起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充分表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悲鸿很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从滇西到昆明,从上到下的云南人都欢迎悲鸿,善待悲鸿,他在各界人士中交了许多朋友,悲鸿非常喜爱云南,所以他才能在云南工作、生活得那么长久,而不是行色匆匆的过客。” 廖静文还表示,云南、昆明给悲鸿留下了相当深刻、美好的印象,是他一直向往重游的故地。
人物
廖静文
192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管理员。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著有《徐悲鸿一生》(传记)
廖静文说云南
我到云南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已经深切感受到当年悲鸿为什么那样热爱云南、赞美云南。确实,云南不仅自然条件好,风光优美,物产丰富,而且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是个人杰地灵的很有文化的地方。
同期加映
徐悲鸿的云南往事
曾与袁晓岑合作画马
●1942年1月,出访印度、新加坡后的徐悲鸿取道缅甸回国,他携带在海外参展筹集抗战义款的大批书画金石、艺术珍品,由畹町口岸入境。3月6日起,徐悲鸿在保山举办劳军画展,共展出600多幅作品,在一个月内观众达30余万人次。徐悲鸿将画展门票与卖画收入悉数捐献以慰劳抗战将士。
●徐悲鸿曾在大理驻留了一个多月,举行了一次义卖。他将全部收入2万余元通过富滇银行汇往总部设在昆明的云南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徐悲鸿还应邀到从武昌迁徙到大理喜洲镇的华中大学(后改为华中师范大学)讲授美术课。1942年3月下旬,徐悲鸿登宾川县境的鸡足山,在悉檀寺住宿数日,览胜探幽,入刹访僧,留下了珍贵的书画墨宝。
●1942年9月,徐悲鸿在武成路华山小学礼堂举行抗日劳军画展,作品有百余件,质量之高,冠绝一时,万人空巷,观众如堵,成为云南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大盛事。
●云南省著名画家袁晓岑就有幸得到徐悲鸿的指点。袁晓岑的学生,云南省著名画家孙建东告诉记者,当时,年仅27岁的袁老师在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引荐下,携一幅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描写骏马在河边饮水的国画,登门向徐悲鸿请教。徐悲鸿给予指点后,嘱咐他多画速写,多对实物写生,并将自己画马的速写本借给他看。徐悲鸿还多次带袁晓岑外出写生,或者当面作画示范。他们还一起合作画过马。
还有一次,徐悲鸿应邀到袁家做客,见袁晓岑为写生而饲养的孔雀翩翩起舞,对照其所画的足以乱真的孔雀羽翎,兴奋不已地鼓励道:“自古以来画孔雀的人不多,你既能以造化为师,加上又有云南那么好的条件,只要坚持钻研,锲而不舍,将来会独树一帜,必然成功。”这些金玉良言,几乎成为袁晓岑艺术生涯的座右铭。(都市时报 记者吴若木)
编辑:袁思思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