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芭莘那委员:强化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保护

10.03.2015  11:51

[案由]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正在遭受严峻威胁。一些人口较少民族有20%的语言已经濒危,如怒语、仡佬语、普米语、基诺语等;40%的语言已经显露濒危迹象或正在走向濒危。就彝族而言,其拥有着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但如今只有40%的人会彝族母语,50岁以下的彝族人几乎不会说纯粹的彝语,说的都是汉、彝的混合语言。

[建议]一是积极推进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认定工作,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各地濒危语言,对语言资料进行记录、描写和保存,出版相关语言的研究专著、词典,逐渐建立少数民族语言音库,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声像资料。二是依托创造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语言艺术作品,如民歌、戏曲、小说等,对濒危语言文字进行传播。同时加大保护力度,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建议政府适时地将保护工作的侧重点向这些民族和地区转移,平衡濒危语言文字保护策略,均衡地集中各方面资源,向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倾斜。四是制定《濒危语言文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确保濒危语言文字的地位。政府应从机制、保障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把保护濒危语言文字纳入政府工作中。五是改善教育政策,鼓励使用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语言教师提供基本的语言学、语言教学方法和技能、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等训练;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研究中心,培训濒危语言使用者去研究、记录和整理自己的母语材料。

记者 张潇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