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月 昆明市整治“两违”建筑359万平方米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看着违法加层已被拆除干净的楼顶,西山区时代年华小区(又称“南华小区”)锦华苑的住户宋女士感受到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舒心。
按照云南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要求,今年全市需完成465.77万平方米违法违规建筑整治任务。截至5月底,全市共完成359.41万平方米整治,完成率77.16%,远高于省人居办下达前5月完成41%的目标任务。
昆明正以“两违”行为零容忍、调查摸底零盲区、“两违”建筑零增量、和谐拆违零冲突、依法惩处零宽容、“两违”治理零死角为目标,坚决“啃掉”违法违规建筑这块“硬骨头”。
多种原因 致“两违”建筑不断滋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长期以来,昆明违法违规建筑不断滋生,吞食着城市有限的公共资源和发展空间,恶化民风,不断腐蚀着社会良知和社会道德。更严重的是,不少违法建筑质量低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时代年华小区自十多年前交房后,顶楼的住户就开始在楼顶上进行加层。每栋楼明明只有7层,却都被硬生生地加盖到了8层,有的用玻璃搭,有的用钢架、彩钢瓦搭,还有的甚至盖了砖瓦房。这些年每天走在小区路上都心惊胆战,生怕哪天刮大风,钢瓦、玻璃被吹下来砸到车和人。”小区的一位住户告诉记者,虽然大多数加盖的房屋都被用于居住,但也有住户在里面养鸽子、养鸡,弄得到处都臭烘烘的。现在,总算好了。
时代年华小区私搭乱建现象由来已久,而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却有多方面原因。“小区交房时,这一区域还处于城郊结合部,现行的《城乡规划法》还未出台,规划审批客观上无法预料后来发展,使当时符合小区宜居空间的规划后来变成了私搭乱建的空间。同时,小区的顶楼、底楼存在漏雨、卫生、防盗等隐患,开发商为促销,以‘买顶楼送楼顶’误导购房者,因有预留空间和促销引导,大部分业主在接房后,趁入住前装修的时机,便进行了私搭乱建。”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明维表示。此外,还有物业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私搭乱建管理工作严重缺失甚至放任,以及区划过渡期监管缺位等原因。
“事实上,造成时代年华小区违法建筑问题突出的大部分原因,也是主城区住宅小区违法违规建筑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而农房违法建筑,除少量用于居民自住以外,更多的是‘以房生财’,或用来出租经营,或为牟取超额拆迁补偿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张明维介绍,土地价值日益高涨,在转租流转之间,土地上私搭乱建的厂房、仓库开始蔓延,虽经多次整治,但“两违”建筑在利益的驱动下仍屡禁不止。
多措并举 打响“两违”治理攻坚战
为了有效遏制违法违规建筑,尤其是主城区住宅小区、农房私搭乱建不断蔓延的势头,近年来,昆明市建立了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社区(村庄)为主的四个工作层级,形成市区、乡镇、村组、专管员四级联动,逐级负责,上到市政府,下到社区(村庄),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人。同时,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乡拆违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压力传递机制,及时发现、有效制止、快速拆除。
“去年,我市编制了《昆明市整治违法建筑文件汇编》,将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关于严厉查处农村违法加层和无序建房行为的实施意见》《关于违法建设行政执法不力问责办法》等18份文件收入其中,建立了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将违法违规治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辖区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并公布监督电话,杜绝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确保了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张明维说。
在以往的整治中,各级国土、规划、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在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中受上位法的限制,监管缺位,配合协作不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整治工作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去年由市政府牵头,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动执法,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通过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公安+城管”执法模式,解决入户调查、暴力抗法等问题,公安部门在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及主城区、东川区城管执法局分别长期派驻25名干警、119名辅警,配合城管执法。二是建立“住建+城管”管理模式,采取冻结房屋产权交易等措施,解决商住房违法建筑治理、物业公司管理、联合入户调查、鉴定房屋安全等工作。去年,住宅小区冻结房屋产权交易后,业主自主拆除违建40余宗。三是建立“工信+城管”严管模式,通过与工信委等部门联动,采取停水、停电、停网络服务等措施,强力制止违法违规建筑的存在与滋生。四是建立“国土+城管”靠前模式,加强与国土部门的联动查处工作,将违法建设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降低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成本,降低查处难度。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