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2016年冬早蔬菜生产情况良好
一、基本情况
全县从事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组织2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保山坤茂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施甸凤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1个(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8个。全县建设蔬菜保鲜冷库5座,总库容达13670立方米。有30亩以上冬早蔬菜种植大户3户,总种植面积133亩,主要种植苦瓜、无筋豆、干豆等。冬早蔬菜十三个乡镇都有种植,重点分布在旧城、何元、仁和、太平、甸阳、万兴、由旺、木老元等乡镇,重点种植苦瓜、无筋豆、辣椒、干豆、茄子、“两青”豆类等。
二、蔬菜生产情况
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11.6万亩,产量预计9.15万吨,产值预计36242万元,其中:苦瓜、无筋豆、辣椒、干豆、茄子、菜花、蒜苗、萝卜、莴笋等4.62万亩,产量预计6.12万吨,产值预计24500万元;青蚕豆2.06万亩,产量预计0.82万吨,产值预计2460万元;青豌豆4.92万亩,产量预计2.21万吨,产值预计9282万元。
三、蔬菜外销情况
冬早蔬菜主要外销品种有苦瓜、无筋豆、辣椒、干豆、茄子、“两青”豆类等,由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组织外销产量预计5.31万吨,外销产值预计达22584万元。冬早蔬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湖北、长沙、南昌、浙江等地。
四、采取的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蔬菜生产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工商局、税务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格局,高位推动,强力推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我县立体气候明显,不同区域的适种作物差异极大,为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蔬菜生产发展,针对区域性气候特点,以旧城为重点的低热河谷区发展苦瓜、无筋豆、辣椒、干豆、茄子,施甸坝以大棚蔬菜为主,在太平、万兴、何元、甸阳、仁和、由旺等以“两青”豆类为主,搭配其它冬早蔬菜作物。县级每年制定《冬季农业开发生产意见》,将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指导基层发展,做到规划统筹、布局合理、任务具体,责任明确。
(三)加大投入,打实基础
多年来,我县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加大对蔬菜生产发展的投入,着力建设冬早蔬菜生产核心示范基地。中央现代农业蔬菜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在旧城乡赧空建成蔬菜标准园167亩;高原特色农业专项资金扶持200万元,在旧城乡赧空建成库容为702立方米、仓储能力为550吨果蔬保鲜库;中央现代农业蔬菜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在仁和菠萝村建成蔬菜标准园80亩;今年在蔬菜产业上投入资金25万元,其中:投入10万元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投入10万元开展冬早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投入5万元专项扶持木老元、摆榔扶贫点蔬菜项目。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财政困难,对冬早蔬菜生产投入不足,特别对一些大户没有任何扶持。二是基础设施薄弱,雨养农业占有较大比重,比如“两青豆类”都是种在山坡旱地,雨水好,产量高,雨水不足,产量偏低。三是冬早蔬菜都是以鲜品出售,不耐储运,产品价值偏低。四是龙头和专业合作社没有与农民形成很好的利益机制,产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没有保护价收购,辐射带动力弱。五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给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矛盾,蔬菜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六、冬早蔬菜发展建议
一是请求省市加大对冬早蔬菜生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水利基础条件,增强蔬菜生产抗灾能力。二是发展冬早蔬菜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动员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冬早蔬菜产品。三是各级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扶持,特别是对蔬菜大户进行扶持,鼓励农民积极流转土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蔬菜。四是加强对菜农适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