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06.10.2014  19:56

      2012年5月,保山市委政法委在昌宁县组织召开了创建“平安家庭”专题座谈会。为了全面掌握一年来全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情况,2013年5月上旬,市妇联成立了调研督查组到县区对“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督查。受主席委托,由我带队前往昌宁、施甸、龙陵、腾冲四县区进行了调研督查,通过听、查、看、访等形式对县区妇联、部分乡镇、村组和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形成了这个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表明,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工作实际出发,按照市委政府“两办”印发的《保山市全面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扎实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市妇联组织作为主要承办部门,充分发挥家庭“阵地”优势和“”字优势,协调相关部门着力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了组织领导。在昌宁会议召开后,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相关人员和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妇联,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确保了创建活动有相关领导关注,有分管领导主抓,有具体工作人员落实,从组织上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县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后,根据各地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各县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并按照《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各县区都及时召开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推进会议,隆阳区根据实际提出了开展“平安家庭•美丽家园”创建活动,腾冲县把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开到了全县试点之一——中和镇大村。
      (二)强化了宣传培训。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加大宣传力度。在“三八妇女节”、“6•26”、“10•26”、“12•1”等重大节日期间,各级妇联组织采用上街赶集宣传、举办培训班、开展便民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宣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0多份,粘贴标语500多条,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家庭”的创建活动。二是利用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区妇联用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禁毒防艾培训、普法培训、家庭教育培训、农村妇女实用技能培训等培训班的有利时机,把“平安家庭”的创建活动纳入培训内容进行宣传。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0多期,培训各类人群8.5万人次。通过加大“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影响力和知晓率。三是扩大了外宣。市妇联作为全国妇联网站的信息直报点,加大了向全国妇联、省妇联的信息报送力度,加大对保山创建“平安家庭”工作的宣传。为了提高市妇联的外宣工作质量,购置了摄影器材,并对市妇联机关全体干部进行了摄影技能培训。市县各级妇联在各地电视台、广播、手机报等宣传媒体上加大了对“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
      (三)强化了制度建设。一是建立考核机制。市妇联把“平安家庭”的创建作为全市妇联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做到把创建活动与妇联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同考核。年终作为考核奖励县区妇联的重要依据;各县区妇联加大了对乡镇妇联的考核力度,激发了全市妇联系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昌宁县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对县区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进行考核;施甸县委、政府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对县直各部门的百分制以及对各乡(镇)的千分制绩效效能考核工作中,促使各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二是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为了使创建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昌宁县把创建工作经费6万元纳入了财政预算,市妇联和其余几个县区妇联得到了市、县(区)委政法委的经费支持。三是建立了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平安家庭”创建过程中,市妇联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抓总作用,指导各县区妇联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各县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县区妇联积极参与,联合公安、司法、教育、民政等成员单位开展工作。为了给“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县区全力构建“大维权”工作格局,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维权服务网络,切实发挥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功效,把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各县区充分调动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把“平安家庭”的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工作中,龙陵县创新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精细化管理机制,并实现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机制,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强化了工作举措。一年来,各县区以落实“四个结合”工作举措来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与“四群教育”相结合。市委提出了以“一教育五行动”来推进“四群教育”,各级妇联紧紧抓住了全市开展感恩教育的有利时机,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融入到感恩教育中去。市妇联开展了感恩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的“三进”活动;各县区妇联结合工作实际在中小学校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构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绿色防线;采用小手牵大手的教育方式,把创建“平安家庭”的理念传递到群众心中。二是与“双合格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全市800多个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的功能,依托全市各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在社会上树立“争当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正确理念,教会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把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结合起来,各地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局、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关爱留守儿童,有的学校采取免费亲情电话、视频、建设留守儿童温馨小屋、放学后“关爱留守儿童一小时”等等,防止和减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亲情缺位无人监管而走向犯罪道路。三是与“禁毒防艾防邪”活动相结合。发放“不让黄赌毒邪艾滋病进我家”公约13000多份,努力营造“禁毒防艾防邪”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化“无毒社区”、“无毒村寨”的创建活动;依托新农村建设打造群众活动场地,成立各类业余演出队,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群众跳起来、唱起来。各县区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化解各种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与服务民生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维权联席会议、基层妇女维权服务站点、12338维权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为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心理抚慰、矛盾调处等服务;充分利用全市妇联系统正在实施的“贷免扶补”创业就业贷款项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区关爱项目、贫困单亲母亲住房援建、利根丝绸助学项目等民生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了累计3亿元的贷款以及扶贫济困帮扶资金,通过发展来解决问题,通过发展来创建“平安家庭”,通过发展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调研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全市五县区都按照昌宁会议的要求积极推进“平安家庭”的创建工作。昌宁县在全县13个乡镇每个乡镇建立1个示范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来推进创建工作;龙陵县以龙山镇、象达乡作为试点乡镇;腾冲县以腾越镇玉璧村、中和镇大村、和顺镇大庄村作为试点;施甸县制定了用四年时间来逐年推进的创建工作计划,把甸阳镇西山村、姚关镇大平地村和由旺镇永富村作为试点;隆阳区把永昌、兰城两个街道作为工作重点,各县区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工作特点。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各级党委政府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作为创建“平安保山”的有效载体,高度重视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的平安、和谐和稳定,用家庭的平安来促进社会的“大平安”,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来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是群众支持程度高。在走访中,我们看到各个试点的群众都支持“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中国人素来有着对平安健康的期盼和祝愿,很多群众对家里挂了一块“平安家庭”的牌子而感到高兴。
      三是试点基础良好。各县区的试点都选择在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村“两委”干部相对能力强、素质高,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高的地方。有的县区特别把试点设在征地撤迁任务重的自然村,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来带动其他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是部门协调配合好。各县区创建工作的“中枢机构”是各级综治办和县区妇联,都发挥了积极的协调抓总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利用各级部门的资源来推动工作开展。
      但是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全市各县区都在着力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但有也少数村和单位对创建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存在行动缓慢、推进不力的问题。
      二是经费无法保障的问题。五县区除了昌宁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外,市妇联和其余四县区的工作经费都是依托市、县(区)委政法委给予支持,难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要达到市级《实施方案》中“在2016年底达到全市90%的家庭参与‘平安家庭  ’创建活动,80%以上的家庭创建成为‘平安家庭’”的目标要求,创建活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有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来支持。
      三是宣传发动不到位的问题。“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较强的活动,需要发动更加广泛的群众参与进来,但很多农村群众忙于发展经济、赚钱,对活动的开展不感兴趣,使创建活动的开展推进难度加大。
      四是就创建而创建的问题。部分乡镇和村“两委”在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时,仅仅就创建而创建,认为就是挂上一个牌子就了事,还有极少数的村认为创建活动就是妇联组织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不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就会将创建活动变成了“挂牌活动”。
五是受社会性因素制约的问题。由于发展打工经济而带来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侵害问题以及家庭暴力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成为了影响“平安家庭”创建的关键因素。各级各部门都在依托自身的工作优势切实加以关注,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和长效机制。
      三、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扩大“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影响力。通过强化舆论宣传、深入家庭宣传、巩固阵地宣传等方式,使全市上下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局面。
      二是进一步增强“平安家庭”创建的吸引力。以活动拓展内涵,按照“平安家庭”创建的“十好标准”,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进家庭”活动、“科技文化进家庭”活动、“安全知识进家庭”活动、“不让黄赌毒邪艾滋病进我家”等活动、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净化和优化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三是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强化经费保障,把创建活动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前提条件,把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也是省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
      四是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三留”等社会性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影响平安家庭创建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是各级各部门着力加以解决但是效果依然不太明显的社会问题,只有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及工作措施,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四、案        例 
      --施甸县甸阳镇西山村“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案例
      施甸县西山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方向,是甸阳镇沙坝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全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有总人口460人,总户数92户,是一个回民聚居的自然村。全村有农家乐6户、腌腊制作加工2户,在外经商户35户;养殖户30户。在2012年“平安家庭”创建过程中,群众积极参与、积极申报,有86户创建为“平安家庭”示范户,西山村被列为县级“平安家庭”示范点。主要做法是:

      抓“妇女之家”建设    促“平安家庭”创建

      一是丰富“妇女之家”活动内容,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为载体,自编自导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歌舞、小品等节目,把尊老爱幼、邻里关系、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内容融入活动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有效促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妇女之家”成立巾帼志愿者队伍。对村里的夫妻不和、婆媳关系紧张、邻里之间不和谐现象和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拉拉家常、相互提醒的方式来做群众工作,使各种小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抓留守人群关爱    促“平安家庭”创建

      一是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县妇联牵头组织开展以妇女为主的种养殖、手工制作技 术和法律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知法、守法,并掌握1-2门实用技术,就地转移到当地专业合作社,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二是县妇联为留守妇女提供“贷免扶补”创业就业贷款,帮助她们发展第三产业,为孩子留着妈妈;三是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好志愿服务,为留守老人理发、清理环境卫生、修缮房屋和帮助劳动生产等帮助,缓解留守老人的生活困难;四是在西山村小学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室,为104名留守儿童提供亲情联系服务,架起了子女与父母的亲情桥。结合留守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部门联合成立“家长学校”、爱心小屋、儿童关爱之家,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制作留守儿童亲情联系卡、设立亲情联系电话,“六一”期间组织县直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关爱行动,为特困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在生活和学习中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抓家庭文化建设    促“平安家庭”创建

    县妇联开展“三八”红旗手、“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巾帼文明示范岗”、“和谐好婆婆”、“好儿媳好女儿”、十佳儿童等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新时期优秀妇女、时代儿童新形象。同时,联合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思想道德讲堂,开展爱国、爱社会、爱家庭的思想教育活动和“弟子规”三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感恩教育、红色之旅读书征文、讲故事和演讲比赛等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关心、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西山村2013年“三八”节期间,有4户家庭评选为“好儿媳、好婆婆”示范家庭,在全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抓家庭承诺践诺,促“平安家庭”创建

    2012年,西山村创建“平安家庭”的户主们分别与领导小组签订家庭平安承诺书,共计签订了承诺书86份,通过签订承诺和践行承诺,规范了村民遵纪守法的行为,直接有效地约束了家庭成员,达到了从家庭内部创建平安的目的。

      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西山村在2012年涉及10户征地户中,没有出现群众上访闹事等现象,促进县城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作者:保山市妇联副主席姚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