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探秘“智慧河道”建设项目
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在滇池流域河道实施了“智慧河道”建设项目。昨日,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保护母亲湖—‘市民河长’在行动”系列活动,走进新建成的智慧河道监控中心进行探秘。
盘龙江建起18个视频监控点
昨日上午,50余名市民河长代表以及中央、省、市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官渡区星海半岛湿地公园内的智慧河道监控中心。详细了解入滇河道分布情况、盘龙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及项目开展情况以及全市水质净化厂建设分布情况。
“滇池流域‘智慧河道’建设项目先期在盘龙江开展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市滇管局河道与生态修复管理处工作人员易军介绍,去年底,市滇管局在盘龙江建成5个视频监控试点,于去年11月底开始试运行。今年开始,对所有34条入滇河道进行了现场勘测,普查各条河道沿线所有入河管孔,并配合完成相关数据整理,为后期的一河一策提供了基础数据依据。同时,研究提出了关于智慧河道的设计思路、系统框架、河道监控的项目建议书等,对一河一策的信息化方案提供了第一手可靠资料。
“今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滇管局先期在盘龙江全面实施智慧河道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并同时开展项目实施方案。截至目前,盘龙江河道监控项目已在松华坝水库、霖雨桥、金色大道桥等地建起18个站点,其中17个已交付。同期建设一个视频监控中心,已交付。”易军介绍。
智慧河道监控中心内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盘龙江沿岸各个视频监控头可视范围内的动态情况。“前端视频监控点均选择安装在各类主要闸门、涵洞、分流点、溢流口、排水沟口、管道口,视频监控头清晰度达到了800万像素,可360度旋转,想看哪个监控点,鼠标一点就能放大视频或旋转摄像头,查看河道的实时情况。”易军介绍。
“智慧河道”可实现四大作用
“智慧河道建设项目能实现哪些作用?现在在滇池流域推进情况怎样?”市民河长们问。
“智慧河道可对河道管理及水质改善起到四大作用。”易军介绍说,一是实现整体河道在线式视频监控,为河道治污追源提供及时便捷的追查手段,同时对排污等违法行为提供监控预警和取证。二是管理人员、巡查人员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实时视频,实现随时随地监控河道状况,可智能分析人员轨迹,辅助河道巡查考核,辅助违法抓拍。三是可通过视频监控手段,加以智能化分析,在末端截污、点位治理、源头治理、河道系统治理上形成高效、可视化、平台化、信息化的治理方法,为滇池保护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四是为智慧河道、智慧城市提供感知层数据基础,在增加各类传感设施后,可提供包括河道、排污口、雨水管道等水位、流量、pH值、温度、浑浊度、COD、BOD、氨氮等重要传感数据的在线式采集、上传、分析,为每条入滇河道形成定期的河道数据分析报告。
“除盘龙江的视频监控点以外,其他滇池流域河道的视频监控点均由各区负责具体实施,目前全市已布置了150多个高清监控点,已普及到各个支次沟渠。”易军介绍,一般情况下,从发现问题开始,通过市(区)联动,10分钟以内就能到达相应地点进行处理。
150余座站点自动监测水质
在智慧河道监控中心内的一间小屋内,还设有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监测的是盘龙江入湖口处的水质情况。
“此时此刻,盘龙江入湖口的水质保持在Ⅲ类水标准。监测显示,COD浓度指标为10.8毫克/升,Ⅲ类水要求是20毫克/升以内;氨氮为0.159毫克/升,Ⅲ类水要求是1毫克/升;总磷为0.14毫克/升,Ⅲ类水要求是0.2毫克/升以内。”在水质自动监测点,设备管理人员段保平向市民河长介绍。
记者看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有取水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显示屏上,直观地显示着最近一次监测到的盘龙江入湖口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水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指标。“我们在系统中设定了考核标准,如果监测数据超过了标准,显示数字将以红色显示。除了面板上直接显示的这些指标,还会对环境温度、水温、浊度、pH值等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并记录下来。”段保平说,每4个小时系统都会进行一次监测,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随时通过人工操作进行监测。“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三个主要监测指标,由自动监测仪监测,分别需要经过50至70多个流程,大约30至40分钟就可完成一次监测,而由人工监测的话,则至少需要一天。”
“目前,全市已建成150余座这样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57座由市滇管局建设完成,其余约100座由各区实施建设,不久之后,各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到的水质数据也会实时传送到智慧河道监控中心平台上,与视频监控系统共同为河道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依据。”易军表示。
“这次参观智慧河道建设项目,发现滇池保护治理工作越来越精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人为干预程度越来越低。相信在昆明市委、市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努力下,各条河道和滇池会越来越好。”来自市民河长单位之一的昆明市明信公证处副主任孙以前表示。(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