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建立海洋世界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
位于经开区的合肥海洋世界里,海豚海狮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从今天起,除了供游人观赏外,它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地震预报员”。
今天,合肥海洋世界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正式挂牌,海豚、海狮等海洋生物正式上岗,担任“地震预报员”。饲养员每天都要对它们进行行为异常观测,并将结果汇报给市地震局。
1 动物反应快于仪器
“动物能比仪器更先听到声音。”合肥市地震局专家介绍,地震发生前会发出一些频率,其中电磁波和次声波是动物最敏感的。
据了解,海豚、海狮等对地震前释放的超声波非常敏感。因为普通人耳只能听见音频为每秒钟1000次至4000次的声波,而海豚、鲸鱼等动物,可以发射和接收音频每秒钟超过100000次的超声波。除了超声波,动物们还能传感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次声波不仅人的耳朵听不出来,就是地震仪器也极少可能把它测定出来。因此,它们能遥感得出数百公里之外雷电和洋底海啸的声波。所以,动物们能够提前受到刺激,并做出紧张、逃跑、求生的行为。
“在当前世界地震预报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网点的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专家表示。
2 定期监测上报结果
驯兽员一声召唤,一头海豚立刻游到水池边,用舌头舔舐驯兽员的手。海洋馆的海豚、海狮既是演员,又是地震预报员。驯兽员每天都要和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作为监测对象是因为它们与人类接触密切,和人类关系比较近,这样可与野生、半散放动物在行为表现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据介绍,海洋世界现有海洋生物400余种,信息站根据生物门类特点专门选择海豚馆和海狮馆作为地震宏观观测项目点,进行宏观异常重点观测。日常工作中指定饲养人员作为专门的责任观测员,不间断观察海豚和海狮有无异常行为并做好记录。
哪些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如何发生?是否受到外界干扰?“只有用所学的知识无法解释的动物异常行为才会被重点关注,才会考虑这些信息是否会被当成重要信息进行上报处理。”专家说。
此外,海洋世界观测站点还将作为我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向游客普及更多认识地震、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下一步,市地震局和经开区将积极组织开展人员业务培训,与海洋世界合作开展动物地震前兆异常研究,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参考。”专家表示。
3 合肥有86个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
多年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开展动植物、地下水、气体、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观测工作,能及时捕捉到地震的短临异常信息,在我国多次地震实现成功短临预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世界地震预报没有过关的情况下,群测群防信息网点的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合肥市自2004年开始在全市布点建设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86个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每个站有2-3个固定观察项目(水井、鸡鸭鱼猪等养殖场)和1-2个非固定观察项目(苗木、花卉等),有一所定点联系学校作一个宣传基地,所有岗位明确责任人,形成乡镇全覆盖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现在对于地震的预测是多路探索,不能仅仅靠动物的异常反应来判断,因为造成异常反应的因素是很多的,最主要还得通过仪器和分析来完成。动物反应是临震前的预报,而仪器的数据分析则是长期的预测。”专家说。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