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改革下一步,依法规范市场运行
过去20年,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的重点是规范市场运行,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从1994年到2014年,我国市场经济走过了飞速发展的二十年。这二十年中,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货物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一。通过在市场经济改革道路上的不断探索,我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过去二十年,我国改革的最大成就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这条改革之路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经济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证明这条改革道路是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近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20年,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的重点是规范市场运行,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最大成就: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
中国经济时报:纵览过去我国20年来的改革历程,你认为有何特点?
侯永志:过去二十年,我国改革的最大成就和特点就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这条改革之路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循序渐进与阶段性突破相统一的改革道路。
我认为,我国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过去20年,我们的改革一直是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情况下,来完善体制和机制,使其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要求。如果改革过程中动摇了最基本的经济制度,那么改革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改革也不会成功。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就是指在明确大的目标和方向之后,从解决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对相关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虽然我国改革被有人视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但改革的大方向一直没变,那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大的作用。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二十年后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表明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其所产生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由于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传统体制的惯性不是须臾之间可以消除的;同时,历史也证明,照抄照搬国外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也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理性而现实的选择只能是让市场发挥的作用逐步放大,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问题导向,就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改革具体方案的设计不是从理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
三是,坚持总体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虽然改革是渐进的,是在探索中推进的,但改革也是有总体设计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可以看作是过去二十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在这个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人们积极探索国有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保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多领域的改革路径,涌现了许多可在全国推广的改革成功案例。
中国经济时报:过去20年的改革带给我国的重要转变有哪些?
侯永志:我认为,改革带给我国的转变可以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两部分。
直接效果包括我国的社会活力增强,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其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挥;还包括国民经济运行的微观和宏观领域效率都大幅提高,比如国有企业效率提高、单位GDP能耗降低等。
间接的效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8198亿元,经过20年高速增长,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8845亿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3%。快速的增长迅速地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9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496元和1221元;到了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6955元和8896元,按名义价计算,均是20年前的7倍多。
三是,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增强。199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约为2万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432亿美元,到2013年,这两个数据大幅增长为25.8万亿元人民币和1187亿美元。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四是,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1994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28.5%,而到了2013年,城镇化率提高为53.7%,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3亿人,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也大幅提升。
印象最深:分税制改革、汇率并轨、国企改革、简政放权
中国经济时报:回顾过去二十年,你印象最深的改革有哪些?
侯永志:首先,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留给我的印象最深。这是过去二十年来调整利益格局最为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重大制度变革。通过这次改革,我国建立了适合于市场经济的财政制度基本框架,意义重大。进行分税制改革之前,我国出现了财政收入“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分税制改革之后,确立了按税种划分收入的分配格局,一举扭转了这种局面。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13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从22%迅速提高到47%;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2%稳步上升到22.7%。国家财政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其次,人民币汇率并轨,也是不得不提的过去二十年中一项重要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元人民币/美元大幅度调整为1994年1月1日的8.70元人民币/美元,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外汇市场。1994年汇率双轨制的结束减少了经济运行的中间成本,人民币从此迈出了按市场定价的脚步,中国的出口立即受益,外贸在当年就由赤字转为黑字。
再次,印象较深的还有一项就是国企改革。二十年前,国企处于负担沉重、效率低下的状态,通过减负、剥离社会职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的改革,国企效率明显提高,实力大大增强,焕发了新的活力。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和步骤。1994年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在国企中展开。1998年,国企改革攻坚战打响,放活国有中小企业,重组或关闭破产国有严重困难企业。2003年之后,展开了针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并建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目前,全国90%以上的国企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企(不含金融类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6%、25.2%和19.4%,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最后一项给我印象最深的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简政放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取消或下放了数百项行政审批项目。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在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未来改革重点:依法规范市场运行,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下一步我国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使改革顺利进行你有哪些建议?
侯永志:过去20年,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的重点是规范市场运行,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在资源配置领域,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市场的作用并不总是正确的,市场发挥正确的作用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市场规范运行。而且,市场越规范,其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要想使市场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规范市场运行,杜绝形形色色的不正当行为,如价格欺诈、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
对于市场运行,如果说原来主要是“放活”的问题,现在则主要是“规范”的问题。市场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运行,才能起到具有正面意义的决定性作用,产生正能量。
规范市场运行首先需要找准问题的根源,对市场的本质要有深刻的认识。正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市场也是矛盾的统一体,既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缺陷。只有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的本质,才能使政策思路更加清晰、政策的着力点更加准确。下一步,应针对我国市场竞争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发达国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经验,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完善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和方式,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以使市场运行更规范、更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更能赢得广大人民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