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为全市“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问诊”
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一次联组会议,就《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志伟、常敏、戚永宏、毕惠芝、何健升,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郭子贞、苏宇、吴庆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庆平参加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凤伦主持。
《纲要》是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实施好《纲要》,对推动全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纲要》实施情况报告来看,虽然《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部分指标未完成进度要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森林蓄积量指标完成困难等问题,需高度关注并加以解决。”马凤伦开场就指出《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冲击,完成《纲要》目标任务更为艰巨。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斌率市发展改革委、市林草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共同正视问题,找准问题根源,为下一步查缺补漏出对策。
“目前,《纲要》的总体实施情况如何?有什么突出的亮点?还有哪些难点?下一步,在力争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如何在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方面与‘十四五’规划做好衔接?有哪些打算?”金志伟率先发问。对于这一 “切中要害”的询问,张斌认真作答。
“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预计分别为7.4%和8.7%左右,分别低于目标增速1.6和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年以来,稳就业、保就业压力激增,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难,下一步将采取些什么措施?”
“森林蓄积量2020年预计达到6000万立方米,预计完成量差目标1600万立方米,原因是什么?”
“户籍城镇化率2020年预计达69%,差目标70%一个百分点,目前,在户籍制度方面还有那些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下一步有些什么具体措施?……”
8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把脉问诊”精准到位,源于会前充分做好“功课”。市人大常委会此前已结合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市产业发展、上半年经济计划执行、“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等,深入市级相关部门及云南滇中新区、各县(市)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基本情况。并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各专(工)委,征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纲要》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将进一步支持和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确保全市“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相关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近5年来
创新驱动和民生福祉类指标好于预期
昨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近5年来,《纲要》29项指标中,经济发展类、生态文明类、开放带动类指标总体符合预期,创新驱动类明显好于预期,民生福祉类指标好于预期,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为全市高起点迈进“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近5年来,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拼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纲要》总体实施情况良好、成效显著,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市GDP总量在27个省会城市中从“十二五”末的第17位提升到去年的第12位。当前,石油化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细胞产业、康养旅游等大健康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7∶40.0∶55.3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取得明显成效。
基本形成互联互通综合枢纽
目前,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互联互通综合枢纽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稳步推进,高(快)速铁路达5条,渝昆高铁开工,南亚东南亚航点达45个,居全国第一位。高速公路里程达1049公里,高速公路占比由2015年的3.1%提高至5.2%,昆明至周边州市实现高铁、公路双通道,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形成“环线”+“射线”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国际能源枢纽初步建成,乌东德成功送电广东、广西,中石油昆明支线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中缅油气管道及千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改变无油少气局面。国际物流枢纽、通信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载体城市建设,京东“亚洲一号”、新加坡丰树集团航空物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昆明,成为西部陆海物流枢纽城市。
人工智能等领域集群不断扩大
全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比重达2.4%,成为全省唯一的财政科技经费“放管服”试点市。组建成立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创中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5家。新经济新业态不断融合,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率先实施“刷脸就行”试点工程,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昆易链”正式启动,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重点领域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城乡差距缩小 城乡优势互补
全市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城市,近5年来,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昆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累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4万人。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289元和16356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8、1.37倍,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2个百分点;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4.1%。(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