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因地制宜抓培训 多措并举促就业

18.08.2017  21:54

——访大理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作云

记者: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开发提升人力资本,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现。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大理州人力资源的总体情况。

杨作云: 大理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全州辖1个市、11个县、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110个乡(镇)、1151个村(社区);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坝区面积占6.6%。截止2016年底,全州总人口为360.5万人,乡村人口204.81万人。据统计,全州社会从业人员总数212.4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63.39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11.4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4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53.5万人,长年外出务工人员43.01万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州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0万人次,完成目标84.9万人次的94%。

记者:2017年上半年大理州在推进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杨作云: 2017年以来,大理州人社系统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抓实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升、注重搭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以敢为人先的态度、力克困难的勇气、势夺胜利的决心,从摸清底数、整合资源、精准施策等方面,充分发挥就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强力推进“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专项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人社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为实现到2020年完成转移就业96.7万人的任务目标,大理州建立了以分管副州长为组长,人社、农业、扶贫、商务、科技、财政、统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州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组,全州12县市也参照州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责任。同时,还建立了人社系统内部技能扶贫与转移就业任务落实机制及责任压实机制。全州人社系统按照“每人负责包一个县,挂一个乡镇;科级包一个乡镇,首先抓好一个村”的要求,指导、督促、协调、落实工作“挂包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挂帮扶贫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层层压实责任。上半年,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组成了12个督查组到各县市、乡镇开展了2次专项督查。通过进村入户、查看台账、电话随访、村民座谈、听取汇报等形式,督查了工作进度,总结了经验,发现了不足、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完善政策措施,做实统计台账

拟定出台了《大理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理州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任务责任压实机制》《大理州2015-2020年农民工职业培训六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多个工作意见,从制度、政策、工作机制等多方面为大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建立了《大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台账制度》,抓实乡镇、村组的台账数据管理,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和完善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农村劳动力的个人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地区分布、行业分布、收入水平、年龄构成、培训需求、就业愿望等进行登记造册,重点采集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技能培训需求等信息,对符合转移就业条件的人员做到“不漏一人,不缺一户”,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打下坚实基础。

——抓实技能培训,提升技能素质

大理州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转移就业的基础性工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产业特点、转移需求等因素,健全培训工作机制,采取企业出培训订单、培训机构出培训菜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方式,根据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情况、就业转移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实用、管用和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祥云县在转移就业中摸索出县内大中型企业挂包贫困村,人社部门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出资对村民开展技能培训,企业对挂钩村有务工需求村民无条件接收的转移就业新做法,实现转移就业无缝对接。

——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注重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完善了州县乡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交换机制,通过开展“百日行动”、“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实现新增转移就业35650人,就业培训人数32340人,转移234批次。突出发挥“帮带能人”帮带作用,  2017年“两节”期间,全州召开农民工座谈会18场次,“帮带能人”现场说“”,以自身打工致富的经验帮助农村劳动力转变思想,实现转移就业。重点围绕全州“五网”建设、六大产业发展,扶持返乡创业,引导就近转移就业。永平县创建了省级返乡农民工杉阳农业创业园,成立生猪养殖、柠檬种植、蔬菜种植、手工业制作等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268万元,带动创业就业达4450人。

——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示范效应

全州各县市因地制宜,突出县市特色实施“劳务品牌”战略,目前已经形成大理石匠、鹤庆银匠、剑川木雕、弥渡餐服、宾川果农、金花家政、漾濞核桃技师、白族扎染、巍山小吃、云龙茶工、祥云菌加工等“劳务品牌”。通过树立劳务品牌全州带动转移就业人员达5.8万人。其中弥渡县在知名企业“海底捞”集团就有1万多弥渡籍务工人员,形成了  “弥渡餐服”劳动品牌;鹤庆县  “鹤庆银匠”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大,转移到省内外银铜器加工艺人近年呈爆发性增长,仅在西藏创业就有2400多人;剑川县是中国木雕之乡,木雕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也成为转移就业特色,辐射带动全县木雕从业人员从原来8000名增至2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粘贴宣传栏、拉横幅等传统方式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人员集中时机,在车站、农贸市场、年货市场和各种民俗活动等地,粘贴、悬挂、发放转移就业宣传资料,多形式开展转移就业的政策宣传;三是以村组为阵地,开展上门入户宣传,采取张贴、悬挂标语和书写永久性标语等方式营造了积极的就业氛围。

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2017年上半年,大理州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8520人次(建档立卡31282人,直过民族1290人),占目标任务22.36万人的79.83%,其中引导性培训102264人次,专项培训35885人次,技能培训36166人次,专项服务培训1968人次,经营性培训902人次,创业培训1335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71863人(建档立卡20260人,直过民族773人),占目标任务22万人的78%。其中县内转移就业78456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40071人,省外国内转移就业53317人,境外转移就业19人。 

记者:大理州在推进“两个专项行动”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

杨作云: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大理州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外部和内部的部门联动效应和协调机制还不够顺畅,部门资源的高效整合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二是由于县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部分县市劳动力资源需求快速增长,如何优化农村富余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区别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仍需继续探索;三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逐年推进,可转移的劳动力资源量逐年减少,“量的集聚”逐步应向“质的突破”过渡,培训机制和转移对接方式还需继续完善。

记者:下一步,大理州在推进“两个专项行动”方面将有什么新举措?

杨作云: 抓实“两个专项行动”,下一步大理州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大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进一步完善机制,搭建平台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督查联动协调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积极搭建好供需平台,让老百姓想转移、转得出、能致富,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进一步结合实际,突出特色

结合各地实际,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深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合点,切实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技能扶贫实现高质高效转移就业,以转移就业实现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力促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州上下形成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推动大理州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的共识。从观念上、思想上、行动上营造劳动致富、致富发家、家旺国兴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