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28.03.2016  18:02

□ 本报记者 辛向东

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是全州工业经济不断应对新情况、谋求新突破的五年,也是在不断解决新困难、大胆开拓创新中实现新发展的五年。”近日,记者在州工信委采访,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十二五”期间,州委、州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全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着力建园区、抓项目,培产业、扶企业,调结构、促转型,全州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477.1亿元增长到967.5亿元,年均增长15.2%;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54.4亿元增长到277.4亿元,年均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27.9亿元增长到221.5亿元,年均增长11.6%;主营业务收入从299.3亿元增长到606.5亿元,年均增速为l5.2%;上缴税金从33.1亿元增加到53.7亿元,年均增速为10.2%;实现利润从21.7亿元增加到49亿元,年均增速为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1年的146户增加到249户。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全州以矿冶、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和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建材、烟草为重点的工业产业较快发展。2015年,六大产业实现产值625.5亿元,比2010年增长285.1亿元,年均增长13%。烟草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6.5%,非烟工业比重为93.5%。我州已成全省最大的载货汽车制造基地,乳制品加工业规模全省第一,医药制造业规模全省第三,涌现出了力帆骏马、祥云飞龙、大理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十三五”集中力量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矿冶建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州委、州政府出台了推动工业园区跨越发展的决定,全州上下坚持高位推动、体制撬动、政策促动、项目驱动,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建设高潮。全州规划建设的12个工业园区已基本成形,大理创新工业园区于2014年2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祥云财富、洱源邓川、鹤庆兴鹤园区被列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五年累计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10个,共建成标准厂房86.5万平方米;工业园区入驻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236户增加到694户,园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从2010年的3.3万人增加到7.06万人;园区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83.2亿元增加到714.2亿元,年均增长31.3%。我州按照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积极扶持发展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鼓励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到2015年年底,全州共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户;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20亿元,实施工业重点建设项目340项,其中232项建成投产。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州工业发展要着力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大理滇西中心城市作用发挥,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促进大理与滇中新区、沿边开放州市的产业互动,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以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以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为主阵地,依托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东连滇中产业新区,西接瑞丽重点开发试验区,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效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矿冶建材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形成省内产业东西呼应互补、州内产业特色鲜明、县市园区错位发展的格局,推动工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壮大工业财源,把大理建设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