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隆重庆祝第32届教师节 十杰教师发表感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经济腾飞,源于教育。教育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关系着子孙后代未来的成长,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密切相连。盘龙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区上下树立“关心教育就是崇尚文明,关心教师就是尊重知识”的理念,着力营造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崇尚教育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盘龙区广大教师以“人梯”精神培育了大量人才。这次受表彰的教师们,他们背负着莘莘学子成人成才的渴望,以特有的学识魅力、高尚的情操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他们志存高远,与时俱进;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他们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他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他们严谨笃学,精益求精,他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崇高的师德力量!
昆明第十中学杨智敏(2015学年度盘龙区“十杰教师”)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渗透
2010年班级荣获盘龙区文明班称号;2010年被评为盘龙区学年度文明班班主任;2011年获2010-2011学年度学校耕耘奖;2013年获盘龙区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获盘龙区德育论文二等奖。
教育理想:笃信好的教育就是能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成长就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个性的张扬。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就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
带学生感受语文的斑斓魅力
杨智敏从教30余年,她总能以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感受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让“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的理念不断渗透学生心灵。
在杨智敏看来,学习语文就要自如运用语言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社会的假丑恶。她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带着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一篇篇美文如汩汩清泉浸润学生的心田。一次她到美国旅游,学生跨州来看她,说:“当年您给我们朗读的文章《没有一种得到是理所当然的》一直影响着我,您教我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让我受益匪浅。”每次听到学生这样的话语,杨老师心里充满了满足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杨智敏老师经常利用语文课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老师们常感慨:“杨老师太有创新精神了!”好书交流会、冬运会摄影展的照片题字评比、“我为同桌写评语”、班委“我为同学写评语”、“我为活动写新闻”、微电影拍摄等活动,既锻炼学生心智,又培养学生情致,引导学生爱语文,爱生活,孩子们在活动中既开心快乐,又收获了成长。
引领班级 体验合作的快乐
精神引领,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渗透。杨智敏的班级管理很有现代气息。新生入学,她便不断强化学生个体与集体意识,让学生一走进这个集体就明白个体与群体该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大量班级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位男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杨智敏无意中发现他照片拍得不错,便在班上为他举办个人摄影展,孩子逐渐变得自信,成为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杨老师通过组织书画展、读书交流会、音乐会、朗诵会、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施展才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创设温馨的人际氛围。在爱的包围下,班级凝聚力强、团结合作意识深入人心。学生毕业后,心还凝聚在一起,英语老师结婚,他们集体到婚礼现场为老师祝福;数学老师意外重伤,他们通过互联网,无论国内国外的学生,都为老师捐款,筹集医疗费用……
由于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重与热爱,对工作的思考与探索,杨智敏成为学生和家长、领导和同事认可的好老师。
盘龙小学吕亚红(2015学年度盘龙区“十杰教师”)
爱生如子 甘为人梯
多次被评为“文明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2000年6月,被授予“盘龙区第二届骨干教师称号”,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区奖励。
从教理想: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推动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她执著的教育事业,她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只期盼幼苗茁壮成长。
吕亚红从教30年,凭着儿时的梦想,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教育事业中。多年来,她扎根于盘龙小学,与孩子们朝夕相伴,她坚信“关爱每个孩子,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把学生当朋友、知己和孩子
吕亚红一直担任班主任,她把每个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知己和孩子,对他们关怀备至。她教过的学生中,有离家出走的、有小脑萎缩的、有自闭症的、有厌学的、有父母离异的,但吕老师没有放弃任何孩子,她“爱”字当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多次与家长交流、与孩子谈心,同孩子交朋友、参与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走进班集体,成为学生和家长的良师益友,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更有效地走进孩子内心,她认真钻研儿童教育心理学,仔细分析儿童心理,探索特色教学管理方法。她以深深的爱心和极大的耐心对待每个孩子,从生活小事入手,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班级管理 “勤”字当先
“吕老师对班级管理很有一套。”同校的老师都佩服她,“很闹的班级,只要她一出手,很快就面貌一新。”说起管理的诀窍,吕老师说,就一个字——勤。脚勤、眼勤、手勤、嘴勤。每天早上她总是提前到校辅导学生早读,每天放学她总是将学生平安送出校门后才离校。她勤观察、勤引导,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的特点,练就了婆婆嘴,菩萨心,工作中注重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新接一个班,吕老师都要组织全班同学民主、平等地制定“奋斗目标”和“班规班约”,并落实在班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她所带的班班风浓、学风正、学生思维活跃,成绩良好,所带班级多次在学校各类活动中获得奖励。
德高为师,吕亚红认为,为师者应当正心、修身、笃行,精其业、美其德。她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盘龙区培智学校母桂琼(2015学年度盘龙区“优秀教师”)
用我的爱 温暖你
全国首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云南第二届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影像)竞赛中获二等奖。两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称号、优秀专科辅导员称号。
从教理想:看着特殊学生一批又一批从学校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人,为无数绝望的家庭带来希望,为国家减轻负担,因能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而深感欣慰。
从事教育30多年,其中有25年是在培智学校度过。1991年,她自愿来到培智学校任教。在众人的不理解中,投身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特殊教育。从此,母桂琼老师和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坚信爱可以改变这些孩子
当母桂琼第一次面对几十个特殊学生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因为这些孩子大多口齿不清,更有甚者,用手打自己的头、咬老师手腕、吐人唾沫。要对这样一个群体传知授业,把他们训练成知书达理、自尊自爱、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巨大挑战,母桂琼没有退缩。在她看来“万事爱为先”,她坚信用爱可以改变这些孩子。
25年来,母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上课时,有学生大小便失禁,她不厌其烦一次次为他们换上干净衣裤;有的学生不会自己吃饭,她就一口一口地喂。家长知道后感动地说:“老师,你比我们做母亲的还要周到、耐心。”
特殊教育同样能撑起孩子的一片蓝天
特殊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一句平常的问候语,一种简单的生活技能,需要教几十遍、上百遍。机械地重复非常单调、枯燥,工作辛苦又繁重,但一看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眼神,想到家长把孩子交给自己时的那份信任和热切期盼,她便无怨无悔,深信特殊教育同样也能撑起一片蓝天。
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残障程度的孩子,她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对于这些特殊孩子来说,教育和训练重点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更好融入社会做准备。对低年级的孩子,她就教洗脸、洗手、刷牙、穿衣等;教中年级学生认识常见蔬菜、水果,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如拣菜、洗小件物品等;高年级则教他们简单的烹饪、足疗按摩。每次上课,她都引导孩子们分享成果、感恩父母。
多年来,母桂琼把全部的精力和爱给了特殊教育,献给了学生。严谨笃学,爱岗敬业,不断追求,为特殊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双龙中心学校张兴海(2015学年度盘龙区“优秀教师”)
愿意当一辈子的“傻子”
教育理想: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良心职业,教师的工作量不能用简单的时间来衡量,学生占据的不只是老师的时间,还有老师的思想和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因为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现在,同时影响到他们的将来,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整个家庭。
教师的人生价值在哪?在张兴海看来,脱离开学校、学生,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便成为了空谈。而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体现个人价值?张兴海认为,应该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时要以生为本,热爱学生,文明施教,爱岗敬业。40年在农村执教,张兴海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学生的良师益友
张兴海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在高寒山区,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冬天都只穿单薄的衣裤。在一个寒冷的雨天,孩子们冒雨来到学校,衣服被雨淋透了,冷得直打哆嗦,张兴海赶紧找来柴火点燃,让孩子们烘干衣服,有孩子的衣服扣子掉了,他就找来针线,一针一线地帮他们钉好纽扣。渐渐地,张兴海成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除了教书外,他还帮孩子们理发,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就用休息时间帮他们辅导;对那些情绪低落、苦闷的学生,他就经常和他们谈心,排忧解难,解决他们情感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烦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当老师 他无怨无悔
在张兴海看来,教育工作是无上光荣的职业,他安贫乐教,默默耕耘,1978年,乡党委打算抽调他到乡里担任大队文书。大队文书,待遇比教师要好很多。但张兴海婉言谢绝了。亲朋好友都说他傻,张兴海说:“为了乡亲父老的孩子们能学好文化知识,我愿意当一辈子的傻子。”
1991年,张兴海年迈的母亲身患中风瘫痪在床,需要人24小时照顾,但张兴海安排家人照顾母亲,而自己一直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没有耽误一节课。2012年,妻子身患乳腺癌需要做手术,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一下懵了,过了好一阵才清醒过来……而妻子手术时,因教学需要,他没能陪伴在妻子身边,只能含着热泪,在学校默默为妻子祈福。在这两次的人生最苦难的经历中,张兴海得到学校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更坚定了从教的信心。
时光飞逝,张兴海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与快乐;在这条路上,张兴海无怨无悔。(昆明日报 记者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