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
□ 本报记者 杨若兰
“以前在家耪两亩地,再精耕细作收入也没有多少。现在在飞龙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3000多点,一年可以挣到三四万元。”祥云县祥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汪国建介绍,他于2016年12月参加祥云县就业局组织的技能培训,并经就业局牵线搭桥进入祥云飞龙公司务工。
汪国建的经历,在我州并非个例。脱贫攻坚中,我州将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作为拉动老百姓增收的“两辆马车”,树立“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以“长短结合”方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2016年至今年8月,全州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94995人,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37.37%。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9月5日,云龙县123名群众离开家乡,远赴上海就业。这已经是云龙县第六批享受沪滇协作就业扶贫的人员,其中有6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8月26日,浦东与大理州“e地就业(edjob)”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从此浦东乃至上海的企业可通过该平台远程面试,长期服务大理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需求,被称为“365天不落幕的招聘会”。之后的几天,大理与浦东的人社部门带着企业,深入云龙、祥云、弥渡、南涧等县市开展招聘,为群众提供了19419个工作岗位。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为推进脱贫攻坚,我州各级各部门积极搭建劳务服务平台,给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巍山县在全县83个村(社区)开设基层就业服务平台,2017年通过组织“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共输出3批156人,并于当年9月设立了巍山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关服务站,与大理伯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搭建了政企合作平台。
南涧县则依托专业的劳务公司搭建平台,今年2月底以来已向广东中山市输出务工人员6批69人,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户42人。
漾濞县平坡镇石坪村于2017年4月与云南天联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万企帮万村”协议,约定公司要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务工协议,让农户在家门口务工。受益于此的村民苏琼秀介绍:“在公司打工一天工资70元,一年差不多可以做4个月。”
加强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通过这样的培训,以后我就能在家门口挣钱了,再也不用出远门务工。”9月10日,永平县民族藤编工艺传承基地龙街“扶贫车间”在普渡村小麦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培训,参训的普渡村贫困户常学升说。
据悉,“扶贫车间”以“党总支+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运行,由普渡村集体一次性投入33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后与永平县永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采用“保本定额分红”的方式合作。公司每年按合作本金8%的比例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通过开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以支付劳务报酬的方式进行二次分配,可带动2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务工、灵活就业。
秉持着“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的理念,我州依托龙头企业、定点培训机构、创业基地,组织贫困劳动力进行现代农业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培训,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2016年至今年8月,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5478人次。
2016年以来,祥云县就业局针对全县的21个贫困村,每个村举办一期劳动技能培训班,到2017年10月,已培训了8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完善服务激发就业热情
为调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让外出务工人员能放心出门、安心上班、稳定就业,我州各地注重加强保障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洱源县建立了转移就业人员台账,全面掌握转移就业人员信息,精准提供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印制并发放“致农民工的一封信”共3000份,向社会公布了县劳动监察大队、县就业局的电话,为农民工在合法权益维护方面提供政策咨询。依托省驻外人力资源工作站和州驻外办,为洱源籍转移输出人员在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提供帮助。
巍山县推行“馨安工程”,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外出务工。活动开展以来,“代理家长”共走访结对留守儿童16000多人次、空巢老人37000多人次,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办理服务事项1500多件次。
大理市太邑乡实行三项保障激励措施:一是为全乡1090名建档立卡劳动力购买每人每年100元的意外伤害险至2020年,降低意外伤害损失;二是提供房租、车费补助;三是打工成效好有奖励,评选“劳务标兵”和“打工明星”,激发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热情。粗略统计,过去一年,太邑乡劳务输出人员达2304人次,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7人,总务工月收入超过170万元。务工收入已成为太邑乡贫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