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柏林墙”实质是规划问题
前不久,在广州白云同德围的翠悦湾小区内,西区物管及业主修了一道铁丝网围墙,将同一小区内的一片解困房隔开。这片“富人区”的业主认为,东区物业费较低,如果要拆除铁丝网的话,双方应交同样的管理费;而东区业主认为,两边楼宇条件及属性不同,但公共配套应是大家共享的。(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从新闻中看到,翠悦湾小区中间的铁丝网围墙西侧是普通商品房,东侧则是解困房。如此说来,西区业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人,用“富人区”和“穷人区”来定义两边,本身就未必妥当。现在,铁丝网两边公共资源不平等是事实,住在解困房的业主对公共资源的需求也必须尊重,但这一切,并不是西区业主造成的。
关于“穷人区”和“富人区”如何设置的问题,此前一直都存在争议,有人主张分开,有人主张融合。但不管怎样安置,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弱势群体也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即使是解困房,政府也应督促开发商保证工程质量,配建公共设施;还要明确一个前提,要保证业主的知情权,无论独立还是分开,都应该给业主事先选择权。所有对业主进行事后道德要求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也有故意制造矛盾的嫌疑。
但在事实上,提及解困房,很多人都禁不住一阵苦笑。现实中,即便在同一地段,哪怕解困房的地段相对更好,房价也远不如普通商品房。原因可能是“解困房”这个名字不好听,更是因为解困房的配套比较差。很多城市的解困房,在配建设施和物业管理上,都逊于普通商品房。这个问题主要在开发商身上,与业主无关。
由于新闻语焉不详,不知道这里的解困房,到底是真正的经济适用房,还是拆迁安置房。但是,铁丝网围墙西侧是普通商品房,是以普通商品房名义和价格对外售卖的,却是不争事实。如果简单地做道德批判,有多少人接受花了高价却住不上好房?你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这是一种市场问题。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开发商为什么不提高解困房的标准和档次?当初政府部门是如何审核和监督规划的?
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但阶层之间并非天然对立。可以说,小区“柏林墙”的实质是规划问题,关键问题在开发商及对应政府部门身上。如果讲矛盾的话,对立双方也应该是业主和开发商,而不是西区业主和东区业主。从缓和矛盾的角度讲,政府部门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尽量在规划方面促成开发商与业主的充分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对立。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