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启动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 努力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

01.08.2015  11:3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边境地区跨越发展,我省昨日起全面部署启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把群众最关注、最需要、最根本的问题解决好,全面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据了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边地区的发展,2005—2010年先后实施了两轮(两个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25亿元;2011年启动实施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十二五”规划》,到2014年底已累计落实资金1048.3亿元。通过10年的努力,我省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几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很快,尤其是25个边境县中有22个通了高等级公路,乡村公路通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沿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边境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边境地区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水平与我省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加快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为此,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扶贫、兴边、固边和富民,决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启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沿边地区的形象和面貌。

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网络。“八有”即:行政村有合格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合格卫生室和村医;自然村有宜居生活环境;户有抗震安居房;人均至少有一亩高稳产农田地;人均至少建成一亩经济作物;人均每年至少出售一头商品畜;每个劳动力有一门增收致富的劳动技能。“三达到”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内,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平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平均水平。

三年行动计划”将实施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六大工程。抗震安居方面,3年将投入28.2亿元,实施7万户(其中沿边农场0.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房建设,同时通过优惠贷款和群众自筹,争取妥善解决沿边群众安居问题。产业培育方面,培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实施,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这两者连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重点解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互联网等,全面改善教育、卫生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补短板、上台阶,让沿边群众能够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畅通便捷路、用优价电,使沿边地区与外面的市场连得通、融得进,农产品运得出、卖得掉。村寨环境整治方面,推进实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教育培训方面,加大对沿边行政村(社区)村级完小提质达标建设、学前双语教育、国门学校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沿边行政村(社区)教师待遇,抓好基础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和企业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结合产业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农民、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促进沿边一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记者 杨抒燕 陈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