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73家基层科普示范单位达创建标准

26.11.2015  10:24

最近,经考评小组综合评议,2016—2020年度西山区申报创建的79个基层科普示范单位,有73家单位达到创建标准。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张睿介绍,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2020年度西山区基层科普示范创建重点主要在打造城市科普品牌、贴近“三农”科普、青少年科普教育、企业发展创效等特色方面下工夫,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城市科普品牌彰显

西山区通过组织开展区级“科普示范街道”、“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创建工作。金碧街道办事处气象路社区利用省、市、区气象局在其辖区的优势,打造气象科普主题;金碧街道办事处河南社区结合辖区外来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的特点,打造反邪教科普主题;棕树营街道办事处北区社区结合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品质的意识,打造低碳环保主题;前卫街道办事处南坝社区结合所处地理位置,打造保护治理滇池主题。

截至“十二五”末,12家社区创建成“云南省科普示范社区”,  18家社区创建成“昆明市科普示范社区”,36家社区获得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称号。通过特色科普社区创建,进一步推进了社区科普工作,改善社区科普工作环境,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建设,发展壮大了社区科普工作者队伍,促进了科普活动蓬勃开展。

农作收成提质提量

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西山区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为载体,成立“西山区农函大辅导站”,全区47个办学点,适时举办以蔬菜、果树、草莓种植、食用菌培育、核桃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函大教学班,使农民扩大了知识来源渠道,有效地为农民打开了致富大门。

西山区针对辖区内非农人口增多的情况,一是在各个办学点开设计算机、插花艺术、家政服务、城市园林绿化、烹饪为主要内容的非农专业班;二是培育了具有西山区特色的科技示范户及科普带头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提高全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发展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目前5个申报创建的“科普示范园”年产值均达100万元以上。47户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64.98亿元,带动农户11.65万户增收。4个都市农庄大龙潭生态园、团结苹果庄园等投入运营,打造出团结苹果、葵油、谷律花椒油等知名品牌产品,在当地能起到辐射带动效应。8个“科普富民示范社区”在农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群众掌握科学生产的技能方法,农作收成提质提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4所学校特色鲜明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环节。西山区依托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结合教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将青少年科技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设了昆五中、海口建磷中心学校等12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培养科技辅导员队伍200余人,在徐霞客中心学校组织开展“聆听昆虫音乐会”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在求实小学开展“儿童废旧玩具再生利用”实践活动;在马街大渔中心学校开展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

不少学校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从科幻绘画、科幻作文创作等方面入手,培养了青少年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激发了出青少年对科学的想象和憧憬,44所学校成了知识产权试点,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企业创效拓宽市场

在西山区2016—2020年度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中,8家申报“科普创效示范企业”的单位将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安排专项经费,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的创效收获也陆续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

云南光谷光机电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了科普网站,配备专人负责收集科技信息,采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云南保元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不定期地对外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咨询、科技产品宣传展示等活动,组织职工举办科普演讲比赛,建立职工微信学习群及职工诉求反馈机制,为科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搭建了“昆明中药厂网络商学院”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员工的科学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公司创新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各创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均提高了企业效益,开拓了企业市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昆明日报 记者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