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律师谈宪法日 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04.12.2014  11:00

  李春光

  田成有

  对于宪法,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又不知道如何具体去实施。今天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 “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何让宪法实实在在地伴随在你我身边?如何真正树立起宪法的权威?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认为,设立国家宪法日仅仅是宪法入脑入心“万里长征第一步”,往后还需要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来加强宪法实施,让宪法走下“神坛”,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状

   部分官员表现出

   对宪法“不够尊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众法之法,是母法,一切法的渊源。我们时刻呼吁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地位之高毋庸置疑。“宪法自产生以来,其核心的内容就是保护私权,保障私权不受公权力的侵犯。”田成有认为,宪法首先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任何法律都无可替代的。

  “在现实中,宪法像睡美人一样沉睡。”田成有说,“宪法”一词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出现38次之多,可以看出党对宪法的高度重视,对加强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树立宪法权威的庄重承诺。而当下,宪法应有的权威却没有树立起来。

  田成有认为,在过去60年的实践中,我国宪法往往被“束之高阁”,没有走进百姓的生活。追究其原因,是因为老百姓没能从宪法中得益。一方面,在公权力和宪法并存的场景中,部分官员总能轻易地表现出对宪法的“不够尊重”;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机制的缺失,宪法基本难以被运用于审判判决书中去。

  宪法如果不实施,它就成为一个空洞的东西,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只可欣赏而不可使用,无法保护老百姓的基本权益。

   宪法赋予的公共权利

   常被侵害却无法救济

  在学界,北京大学张千帆教授是研究宪法与行政法较多的学者,其曾经在媒体发表观点:宪法本来应该离我们很近的,好比我们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张教授在一篇署名文章中举例,地铁是公共事业,地铁运营自然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既然如此,利益相关的公众显然对地铁运营方式有发言权,因而只要并非迫不得已的紧急情况,地铁是否有必要封站或长时期封站,有关部门首先应倾听民意,而不是说封就封。

  西南林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春光表示:“现实生活中,有关公共利益受侵害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比方说,我们的客运站从市中心搬到城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但很多老百姓的出行方便受到了影响,这些问题应当倾听民意。我们的政府对道路进行封闭施工,沿线商户的经营受到影响,甚至被迫停业,这些宪法赋予的权利受到侵害,应当如何去救济?在教育问题上,为什么一起玩的孩子,城乡就有差别?一起车祸,凭什么城里人和农村人按不同的标准赔付?同样是报酬,凭什么农民工的工资按年结算,而不能按月支付?这些问题宪法好像给了权利,但没有具体规定。

  李春光认为,生活中,老百姓正当利益受侵害的例子很多,而往往又找不到具体的法律去救济,这时候,唯有依靠宪法,运用宪法来保护。

   从来没有听说

   有人用宪法来打官司

  李春光坦言,做律师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有人用宪法来打官司,法官也不会采纳,甚至会觉得是个笑话。在学界,宪法研究也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学科,学界更多把宪法和行政法放在一起做研究。很少有学者专门就宪法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

  李春光认为,宪法之所以和我们若即若离,其症结在于宪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宪法不实施,不可能有尊严,有地位,也不会被尊重,不会被服从。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任何人违反任何一部法律都对应着后果,正如杀人、放火、醉驾、侮辱别人……这些都是违法的事,对应的法每天都在应用,你一旦违法,后果马上显现。但没人知道什么叫违宪?没人知道谁来认定违宪?违宪承担什么责任?”李春光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切在国家制度层面都是空白的。

  “比如说,宪法怎么解释?我们赋予人大常委会解释权,但是从来没有解释过。

   进程

   用实施来唤醒

   宪法这个睡美人

  “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是要求我们要深度破冰体制性改革,唤醒宪法这个沉睡的睡美人。”田成有说,全会的《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在田成有看来,现在将依法治国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标志着已经从党和国家的层面上更加高度重视法治。同时也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和信息:要让全党、全国人民都要严格树立法治的思维,按照法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社会当中养成一种学法用法、知法懂法的习惯和办事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