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产业正“蝶变” 转型谱新篇
华为、科大讯飞、金山云、小米、世纪互联、艾默生……在宿州高新区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已有150多个云计算项目落户。到2020年,云计算产业将实现500亿元产值。倾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集群,这个传统农业大市正在上演精彩“蝶变”,通过智慧农业、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云计算应用产业,带动农业、制造业、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皖北振兴,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加快皖北振兴战略,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理清发展思路,营造良好环境。 2012年,皖北5市1县1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皖北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皖北地区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亳州谯城经开区现代中药产业、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硅基新材料、阜阳太和经开区现代医药产业等集聚发展基地,获批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华源医药产业物流园等7个物流园区年产值超200亿元,颍上八里河风景区等升级为5A级景区,亳州花戏楼景区扩容提升等加快建设……“十二五”以来,皖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煤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数据显示,皖北六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2∶47.6∶32.2调整为2015年的17.1∶46.6∶36.3。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15年六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642.1亿元,是2010年的1.8倍。今年一季度,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突破式增长,增速为25.3%。
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运行提质增效。 2010年至2015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经济总量由3589亿元增加到6230亿元;六市财政收入由451亿元增加到908亿元,年均增长15%。蚌埠连续6年、宿州和阜阳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先后跃上1000亿元台阶。今年一季度,亳州、宿州、蚌埠、阜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2.4亿元,增长10.1%,增幅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加大招商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批质量高、牵动性强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5月10日,在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洽谈会上,蚌埠市达成了一批丰硕成果,签约项目投资规模达815.6亿元,占全省11.1%。
近年来,我省将皖北地区重大招商项目纳入统一招商推介重点项目范围,做好宣传推介、项目实施等服务工作,推动央企、省属企业、知名民企与皖北合作,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在皖北大地落地生根。今年,皖北六市纳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95个,年度计划投资2630.8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748.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8.4%。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我省明确,综合运用产业规划、产业目录、优先审批、要素保障等措施,优先支持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和具有高成长性的产业项目在皖北地区布局;省属国有企业新上工业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在皖北地区落地等。
目前,我省已先后批准了淮南、淮北、定远3个化工基地规划,中安联合煤制烯烃、淮北煤焦化、田集电厂等一批项目落户皖北。去年,省发改委优先将皖北地区2161个项目纳入“大新专”项目库组织实施,省国资委引导省属企业在皖北地区投资项目208个,投资额411亿元;推动央企与皖北地区集中签约70个重大项目,投资额1079.2亿元。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等部门支持宿州经济开发区等8个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固镇经济开发区、颍东经济开发区扩区获得省政府批复。今年一季度,阜阳、宿州、蚌埠、亳州固定资产投资822.7亿元,增长19.5%,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四市增幅居全省前4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项目的重点目标。 2015年,仅省科技厅支持皖北地区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等325个(项)、经费2.2亿元,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补助资金比例对阜阳、亳州、宿州市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规定的基础上上浮20%。从2012年到2015年,皖北地区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17家,建设淮南市矿山微震感知、安徽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中能化工粉煤加压气化工程等4个重点实验室以及各类工程技术中心61个。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区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5月25日,亳州经开区,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中成药生产线二期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去年获得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财政专项引导基金补助逾2000万元,促进了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董事长宫彤林说,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提取中药材1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600个左右。
资金支持是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明确,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和各类产业项目资金、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同等条件下对皖北地区倾斜支持。加快皖北地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完善园区规划,强化绩效管理,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省有关部门和各地建立专项资金使用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对大项目、尤其是高附加值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推进一批有牵动性的大项目尽快达产。 2015年,省发改委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16.5亿元支持阜阳贝克药业替诺福韦等项目。省经信委下达省级预算内资金6918万元支持皖北六市中小专项、两化融合等方面项目113个。
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推进金融机构扩大在皖北地区信贷投放,加快培育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市九县农村信用社营业税实行减免政策……一系列政策将金融活水引向皖北大地。截至2015年末,皖北地区贷款余额6191.2亿元,同比增长16.1%,为2010年末的2.4倍,占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末的22.5%提高到2015年末的24.3%。
据了解,从2010年起,对皖北三市九县每年财政体制增量5%的上缴部分,5年不再上缴;企业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5年内全部留给地方使用。 2015年,省财政安排加快皖北三市九县发展专项补助资金5.8亿元,支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资金9亿元,企业所得税超基数部分返还8.5亿元。我省明确,增量返还政策、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及部分专项补助政策延续到2020年。
好风凭借力,策马正扬鞭。站在新的起点,紧抓皖北振兴等多重政策叠加机遇,加快实施“调转促”,皖北地区正把机遇和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巨大动力,必将谱写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